网红‘柴怼怼’从打假英雄到被捕,其售卖的染色和田玉挂件售价16800元,实际鉴定仅值367元,售价超鉴定价45倍。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背后,是扭曲的流量经济生态,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
一块标价16800元的“和田玉籽料”,鉴定结果赫然写着:“和田玉(染色)挂件、未见和田玉子料特征”,官方价格鉴定仅为367元。售价是鉴定价的45倍以上——这不是古玩市场的偶然,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伪劣产品骗局。
10月17日,通过“浙江公安”微信公众号的“案件进程查询”,消费者们确认了一个关键消息:网红“柴怼怼”(原名柴某前)及其妻子肖某已被正式逮捕。
此时,距其9月被刑事拘留已过一个多月。
对于在柴氏珠宝消费近10万元、仍有8万余元未退回的谭女士来说,这个消息让她如释重负。她表示,此事终于可以告一段落,“我可以回归自己正常的生活,不用太操心了。”

01 人设构建:从“打假英雄”到“被逮捕”
“柴怼怼”的走红,始于今年4月他针对胖东来的一轮猛烈攻击。
他当时声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并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这些指控迅速引发关注,将他从一个只有20余万粉丝的玉石赛道博主推上了流量高峰。
当时,第三方数据平台查询显示,90天内“柴怼怼”直播带货销售额为50万-75万元之间,场均销售额在5万-7.5万元左右。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2025年“五一”假期连续发布多条推文回应柴怼怼风波。5月14日,他再度发声,直言:“柴怼怼这种不分善恶的愚昧之人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报应和救赎,就是这个社会的耻辱和悲哀。”
7月2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抖音账号“柴怼怼”“怼怼柴”,小红书账号“柴怼怼”等,无事实依据蓄意抹黑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恶意诋毁某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并借机吸粉引流带货。涉及的账号随后被依法依约关闭。

02 骗局揭露:玉石售价超鉴定价45倍的真相
当“打假英雄”的面具被撕下,背后的真相令人震惊。
消费者吴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购买的十件玉石、玛瑙等饰品,多数因“没有鉴定的意义”被警方送去鉴定的鉴定机构拒收。
唯一接受鉴定的“和田玉籽料”挂件,鉴定结果显示为:“和田玉(染色)挂件、未见和田玉子料特征。”
这个挂件吴女士购入价为16800元,官方价格鉴定结果仅为367元,实际售价是鉴定价格的45倍以上。
谭女士的遭遇同样令人咋舌。她12件玉石饰品购买总价近4万元,最终价格鉴定金额仅为3509元。
警方完成的鉴定结果显示,目前已鉴定的30多件玉石产品的估价普遍介于30元至500元之间,其中15件玉石的真伪鉴定结果为“染色和田玉”。

03 连锁反应:茶饮公司与消费者的抗争
“柴怼怼”家族的商业版图不仅限于玉石。
7月22日,柴向前妻子肖某为法人的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祛湿护肝等功效、销售无标签产品及未建立进货查验制度,被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改正违法行为、警告、停止虚假宣传行为,并罚款22万元。
曾协助消费者维权的“柴怼怼”直播间前实习生“小鱼干”(网名)得知“柴怼怼”被逮捕的消息后很激动。
她表示:“感觉这半年自己受的委屈,在这一刻真的卸下来了。”她接下来会继续协助未报警消费者完成报案流程,协助“柴怼怼”关联企业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的消费者准备集体诉讼材料。
吴女士和谭女士均表示,将在“柴怼怼”等涉案人员的刑事判决后,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

04 扭曲的生态:“抽象直播”与“脏流量”
“柴怼怼”并非孤例,其背后是一种扭曲的“流量经济”生态。
近日,杭州网红浪浪(化名)因“抽象直播”被杭州警方抓获,并以寻衅滋事罪被判七个月。
所谓“抽象直播”,正是以“抽象”为卖点,直播人在短视频平台上以种种夸张、搞笑、违背常理的方式表演,刺激观众的“审丑”感官。
报道显示,浪浪及其同伙干出了“在马桶里吃泡面”“发全裸视频到家族群”这样令外界大感“辣眼睛”的操作。
更严重的是,浪浪还在粉丝的鼓动下将这些视频放给路人看并且直播上网,甚至尾随一名未成年男生将视频强行放到对方面前。
这种为流量不择手段的行为,同样体现在虚假摆拍中。
近日,自媒体账号“宋雨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
经查,宋某雪与何某龙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起号”牟利,摆拍“溺水女子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虚假视频,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同情,意图“起号”后通过带货、广告等方式牟取利益。
目前,宋某雪、何某龙等2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05 治理之路:从平台自律到法律亮剑
面对这种扭曲的“流量经济”,治理之路正在多方展开。
网信部门依法依约关闭违法违规账号,市场监管部门对关联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刑事打击,司法机关则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坚决判决和执行。
在一起网红博主侵犯素人名誉权、隐私权的案件中,法院判决被告在特定网络平台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当被告拒不履行道歉义务时,法院对其依法采取了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执行强制措施,最终迫使被告履行了道歉义务。
该案法官指出:“执行利剑所向,不仅在于个案的了结,更是向广大网民传达尊重他人、敬畏法律的鲜明价值导向。”

消费者吴女士和谭女士表示,她们将在“柴怼怼”等涉案人员的刑事判决后,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
而在“柴怼怼”之前,网红“浪浪”已因寻衅滋事罪被判七个月。
从玉石骗局到抽象直播,这些案例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