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陆续停止运营,贫困县书记投2230万旅游项目黄了。

短短半年,当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财政账本上浮现2230万余元的巨额亏损。贫困县强上豪华项目:2017年的富川,头顶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财政资金捉襟见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县委...

短短半年,当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财政账本上浮现2230万余元的巨额亏损。

贫困县强上豪华项目:

2017年的富川,头顶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财政资金捉襟见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县委书记陈华却执意上马两个“高大上”的旅游项目。

陆续停止运营,贫困县书记投2230万旅游项目黄了。

陈华不顾县情实际,在没有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力推在福利镇神仙湖打造“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县委书记公然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县委决策过程中搞“一言堂”。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陈华甚至擅自决定先进场施工后补办招投标手续。这种违反程序的操作,为后续项目埋下了隐患。


“当时县里很多干部都有疑虑,但陈书记态度强硬,没人敢公开反对。”一位当地退休干部回忆道。就这样,在质疑声中,两个总投资达2230万余元的项目强行上马。


短命工程2230万投资半年夭折:

2018年1月,在陈华的强力推动下,“水秀”和“灯会”项目在一片喧嚣中完工开业。剪彩仪式上彩旗招展,领导讲话豪情满怀,似乎预示着一个旅游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好景不长。

由于前期投资风险评估不充分,项目开业后游客数量远低于预期,运营收入甚至无法覆盖日常维护成本。半年后项目运营入不敷出,资金链断裂的阴影笼罩着这两个曾被寄予厚望的项目。

勉强支撑数月后,项目陆续停止运营。2019年9月,“灯会”项目因设施毁损严重被彻底拆除;而“水秀”项目虽未被拆,却也陷入无限期停运闲置的境地。

贪腐轨迹,从县委书记到阶下囚。


陈华,这位1971年10月出生的瑶族干部,曾是富川县政坛的“明星”。公开资料显示,他从县长做到县委书记,在富川主政长达六年。


2020年,陈华先后获得一级调研员、二级巡视员职级,仕途看似一片光明。2021年7月升任贺州市副市长,达到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

然而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住背后的腐败。今年1月20日,广西纪检监察网发布消息:陈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6月21日,陈华被“双开”的消息正式公布。


在“双开”通报中,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指出陈华“*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成为其违纪违法事实中的重要一条。


2230万如何打了水漂?

深入分析这一失败案例,陈华的决策过程暴露了多重问题。在富川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斥巨资打造旅游项目本身就值得商榷。


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的缺失导致决策严重脱离实际。富川作为偏远县区,旅游接待能力和客源市场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项目。


项目上马过程中,陈华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县委决策中独断专行。他擅自决定“先进场施工后补办招投标手续”,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2230万元的投资最终“打水漂”,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当地群众对这两个“短命”项目反应强烈,质疑声不绝于耳。

陈华案的最新进展出现在8月2日。广西纪检监察网当天发布通报,将富川县这一事件作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公开曝光。


通报直指陈华在富川主政期间“脱离县情实际上马旅游项目”,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这一案例被列为广西整治形式主义的两大典型案例之一,警示意义不言而喻。


在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背景下,陈华案具有典型性。


“贫困县更需精打细算”,一位区域经济专家指出,“有限的财政资金应该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投到华而不实的项目中。”


如今的神仙湖边,废弃的钢架结构在风雨侵蚀下日渐腐朽。当地村民偶尔会指着这些废墟告诫年轻人:“这就是拍脑袋决策的下场。”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阿朱先生,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845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