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中国空间站太空健身房大揭秘:跑步机、单车、划船机一应俱全!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三位中国航天员正在一座“空中健身房”挥汗如雨,对抗宇宙环境对人体发起的无声挑战。2025年8月初,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与队友陈中瑞、王杰在问天实验舱内安装了一台刚刚抵...

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三位中国航天员正在一座“空中健身房”挥汗如雨,对抗宇宙环境对人体发起的无声挑战。

2025年8月初,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与队友陈中瑞、王杰在问天实验舱内安装了一台刚刚抵达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再次升级。

进驻中国空间站三个多月来,神二十乘组不仅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上周还完成了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的新设备安装工作。

中国空间站太空健身房大揭秘:跑步机、单车、划船机一应俱全!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被牢牢固定在问天实验舱的舱壁上,将帮助航天员开展恒定阻力的核心肌肉与上肢锻炼。


在微重力环境下,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面临严峻挑战。航天员每月会流失1%-2%的骨密度,肌肉萎缩速度更是惊人。若不采取干预措施,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可能连站立都变得困难。

“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生活,会造成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所以科学锻炼至关重要。”航天医学专家在央视采访中强调。

为对抗这些“太空病”,中国空间站配备了完整的健身设备体系。科研人员精心设计的“太空健身房”分布在空间站三大舱段,确保航天员每天能进行约两小时的科学锻炼。

这些设备不仅帮助航天员维持体能状态,更关乎他们返回地球后的再适应能力。尤其是新安装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专门针对椎旁肌等深层肌群,能有效提高航天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

中国空间站的健身设备布局科学而全面,三大舱段各有一套主力健身器械,构成太空健身的“铁三角”。

太空跑台于2021年随天和核心舱升空,是空间站最早投入使用的健身设备。这台特殊跑步机配备了重力模拟装置——航天员通过束缚带将自己固定在跑台上,施加压力模拟重力环境。

2025年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轨期间,曾对太空跑台进行了全面维护保养,确保航天员能够“跑得欢畅、强健体魄”。

太空自行车被航天员亲切地称为“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其设计独具匠心。与地面自行车不同,它没有座椅,航天员依靠舱壁上的束缚装置固定身体。

“这样的设计,既可保障航天员骑行健身,也能进行上肢摇臂健身。”澳瑞特公司研发设计负责人在介绍这款“长治造”健身器时表示。

该设备最初安装在天和核心舱,后由神舟十四号乘组移至问天舱,实现了双舱段共享使用

太空划船机(微重力抗阻锻炼装置)则安装在梦天实验舱内。通过模拟肌肉向心和离心运动,该设备能锻炼人体主要肌群的力量和耐力,同时对骨骼产生高牵引力,刺激骨骼重建。

三大主力设备的布局,使空间站形成了完整的健身系统,航天员无论身处哪个舱段,都能随时开展专业训练。

除了三大主力设备,中国空间站还配备了多种便携高效的健身辅助器材。

拉力带、握力器和呼吸肌锻炼器等小型设备虽不起眼,却是航天员日常锻炼的必备工具。它们体积小巧,可随时随地使用,帮助航天员进行针对性训练。

科研人员还开发了一系列高科技防护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

仿生黏附鞋通过左右交替抬腿动作,有效刺激下肢骨肌系统,帮助航天员在长期失重环境下保持工作状态。

骨丢失对抗仪利用高频、低幅、短时的力负荷刺激原理,提高骨内营养分子流动和成骨细胞活性,从生理层面增加骨质骨量。

神经肌肉刺激仪则专注于肌肉萎缩防护和放松,确保航天员的肌肉状态始终处于最佳水平。

这些小而精的设备与三大健身主力协同作战,为航天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随着核心肌肉锻炼装置的加入,中国空间站的健身系统更加完善。这台新设备安装在问天实验舱舱壁,专门针对核心肌群设计。

“航天员可利用该装置开展恒定阻力的核心肌肉与上肢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椎旁肌等深层次肌群萎缩,提高返回后对重力环境的再适应能力。”央视报道中特别强调了新设备的功能价值。

在轨期间,神二十乘组不仅要完成科学实验任务,还需要每天花费约两小时进行系统锻炼,以防止心血管功能失调、骨质脱钙、肌肉萎缩等“太空病”。

太空健身设备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升级。与早期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锻炼设备相比,如今中国空间站的设备更加齐全完善。

航天员不仅可以开展有氧运动,还能对肌肉力量等进行全方位锻炼。

这些设备由山西长治的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制造,从设计到制造都严格执行“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要求,确保每个零部件都精密可靠。

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健身房”代表了当前太空健身技术的最高水平。天地协同的健康保障体系,不仅确保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身体健康,更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航天员的健康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舱内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 的加入,航天员在轨期间的人机协作更加高效。物資信息智慧管理系统的升级,则让空间站物资管理更加智能化,为航天员节省出更多时间投入科学实验和健康维护。

在问天实验舱内,陈冬和队友们安装好新的植物培养装置后,转身便能在新安装的核心肌肉锻炼装置上开始当天的训练。太空健身已成为航天员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空间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航天员陈冬曾在采访中表示:“每一次太空之旅都独一无二。”而如今,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三位航天员正在这座高科技“空中健身房”中挥汗如雨。他们的每一次蹬车、每一次划船、每一次跑步,都在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注入新的生命力。

随着中国空间站健身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的航天员将能更从容地面对太空环境的挑战,将人类在太空的足迹延伸向更远的深空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栀子花不香了,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844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