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中美元首时隔十年重提“军国主义” 释放何种战略信号?

11月24日晚,中美元首通电话。相关表述已出现变化:从过去警示“防止军国主义阴魂复活”,转变为近期强调“坚决阻击任何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历史镜鉴:日本军事松绑触动区域神经此次"军国主义"提......

中美元首时隔十年重提“军国主义” 释放何种战略信号?

11月24日晚,中美元首通电话。相关表述已出现变化:从过去警示“防止军国主义阴魂复活”,转变为近期强调“坚决阻击任何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

历史镜鉴:日本军事松绑触动区域神经

此次"军国主义"提法并非空穴来风。过去一年,日本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并计划发展所谓"反击能力"。更令邻国警觉的是,日本自民党内部正推动修改宪法第九条,企图彻底摆脱"和平宪法"束缚。这些动作与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前的政策调整有着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军事专家注意到,日本已开始在马毛岛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这个距离上海仅800公里的岛屿将成为美军舰载机训练中心。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转让巡逻艇、向越南提供雷达系统的举动,正在亚洲复制"以华制华"的旧战略。历史学者指出,这些迹象与1920-30年代日本在东亚扩张的前奏惊人相似。

中美共识背后的战略考量

虽然中美在多数领域存在分歧,但对日本军事化倾向的担忧成为罕见的共同点。五角大楼2023年《中国军力报告》特别指出,日本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可能打破现有战略平衡"。而中国军方近期在东海举行的实弹演习,被解读为对日本"水陆机动团"进驻钓鱼岛附近的直接回应。

这种战略默契体现在具体合作上。据消息人士透露,中美已建立关于日本军事动向的情报交换机制,两国海军在东海意外相遇时也保持了专业互动。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首次同意将"反对历史修正主义"写入双边文件,这被视为对日本右翼势力的间接警告。

亚太安全格局面临重构

日本军事扩张正在引发连锁反应。韩国宣布将宙斯盾驱逐舰数量增加一倍,朝鲜加快核武器小型化进程,澳大利亚加速部署核潜艇计划。整个东亚地区陷入"安全困境",各国军费开支集体攀升,2023年区域军费总额预计突破6000亿美元,较十年前增长近三倍。

在此背景下,中美元首提及"军国主义"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为两国管控分歧设立护栏,避免因第三方因素导致误判;另一方面也向地区国家发出信号: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不容单方面改变。这种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沟通,可能为动荡的亚太局势注入某种稳定性。

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的复杂交织

对于中国而言,"军国主义"一词承载着沉痛的历史记忆。此次中方特别强调"要汲取历史教训",直指日本未彻底清算的战争责任问题。而美国的态度转变则更多出于现实考量——过度武装日本可能最终削弱美国在亚太的主导权,这正是华盛顿战略界的新忧虑。

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元首声明都避免直接点名日本,这种"点到为止"的外交艺术既表达了关切,又为后续互动留下空间。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微妙的平衡反映出中美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对战略风险的共同认知,也预示着亚太安全架构可能迎来新的调整期。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311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