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月,最高检提出新规定,过去只有领了结婚证才算一家人,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两个人长期住在一起,钱一起用,生活上互相依靠,就算没结婚也能算作家庭成员,精神上的虐待也算家庭暴力,可以报警也可以去法院起诉,这个变化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以前很多同居关系中的暴力事件,警察常常不立案,理由是双方没结婚不算家务事。

最早引起关注的是北大包丽案,男生牟林翰长期通过言语贬低和操控包丽,最终导致包丽自杀身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没有纠结于两人是否领过结婚证,而是看重他们实际共同生活、彼此依赖的关系,因此判定构成虐待罪,这个案件判决之后,又出现类似的马某某案也参照处理,说明这种做法不是偶然,而是形成了一条新的判例规则。
过去法律只承认结婚证和血缘关系,现在很多情侣早就住在一起,一起付房租,一起买菜,一起照顾生病的对方,这种关系比有些婚姻还要紧密,法律不再问有没有证,而是看两人是不是真的在过日子,它也没有扩大处理范围,财产分割和债务分担还是按原来的规矩办,专门解决遭受暴力却无人过问的问题。

有人担心这样会出乱子,其实不会的,因为需要满足好几个条件才行,比如两个人必须是为了结婚才在一起,已经共同生活超过半年,并且有一起过日子的证据,像是共用银行账户、互相照顾日常生活、感情上分不开,那种偶尔住几天的情况不算数,合租室友也不算,异地恋周末见面的也不算,吵架骂人也不能算作虐待,必须是长期反复故意去伤害对方尊严的行为,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都表示支持,但有些年纪大的人觉得只有结婚才算正经关系,他们担心这个会破坏传统。
包丽案发生后的这三年里,年轻人都在默默改变自己的做法,豆瓣上那个“同居法律互助”小组的人数增加了三倍,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同居协议”模板被下载了两万多次,有人甚至签了“情感责任书”,里面写明不能使用冷暴力、也不能监控对方手机,不过一些女性组织也发现,虽然去报案的人多了将近一半,还是有接近三成的人不敢把事情说出来,担心别人会说是她们自己把关系搞坏了。

现在一些地方法院开始用AI系统,检查聊天记录里的语言习惯,看有没有经常贬低人和羞辱人的内容,年轻人认为情绪勒索就是暴力行为,但有些长辈还是坚持夫妻之间吵架很正常,台湾在2022年已经把同居的人纳入家暴法保护范围,大陆这次动作虽然慢了一步,但把握得更紧,没有急着扩大范围,算是走得比较稳,我觉得这样挺好,不是为了鼓励同居,而是不让暴力借着没结婚的借口躲过去。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