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 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

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在2025年末的北京中关村,具身智能依旧是寒冬里最时髦的技术和产业话题。11月中旬,在海淀举行的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以及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

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 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在2025年末的北京中关村,具身智能依旧是寒冬里最时髦的技术和产业话题。11月中旬,在海淀举行的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以及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活动上,具身智能赛道的头部公司聚集,高管们纷纷发表观点。

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 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

行业最热议的话题是关于订单和量产的问题。今年各家机器人公司的产品也开始尝试在真实的工业、商业及家庭场景中比拼“干活”的能力。这一讨论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正迎来第一个关键时期。据公开报道及券商研报资料,即将到来的2026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 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行业需要分辨这种量产是由真实的商业需求驱动,还是仅仅由政策补贴和投资热度催生的伪需求。从更长的周期看,他对具身智能依然乐观。

2025年步入尾声,如果回顾过去一年的产业热词,具身智能一定位列其中。鼎好大厦过去曾是中关村四大电子商品卖场之一,现在已是AI创业公司扎堆的写字楼。智源研究院技术人员表示,具身智能是“热血沸腾的行业”。

在智源研究院开放日活动现场,除了主题装置,还有包括银河通用、原力灵机等参观展位。原力灵机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11月份刚宣布融资10个亿。包括银河通用、智元、星海图、自变量、原力灵机、加速进化、北京人形、星源智、优必选、因时、软通天擎等行业头部机器人公司的CEO或联合创始人齐聚在一个面积不大的会议室里。这些公司在过去一到两年时间,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是具身智能赛道融到最多资金的一批公司。

这些公司的高管们回顾过去的一年,形容具身智能行业为“虹吸、涌现和量产”的一年。原力灵机联合创始人兼CEO唐文斌认为2025年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存在浮躁的情况。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观察到人才、资本都在从其他领域虹吸到具身智能行业。因时机器人创始人蔡颖鹏表示,今年的关键词是“量产”,很多本体厂商宣布出货量过千台,灵巧手出货量也过万台。

作为具身智能的最典型形态,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加速进化。关于人形机器人量产的话题,是11月20日活动上最受关注的争议话题。多家公司宣布量产交付订单。智元机器人官网资料显示,今年1月,第1000台具身智能产品正式走下生产线;10月份,智元机器人官宣获得数亿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将部署近千台于工业制造场景。其公司高管透露,预计今年出货量可达几千台,明年有望攀升至数万台。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中标金额2.64亿元的项目,产品以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对于行业生态,唐文斌谈到,所谓价值闭环,是要把产品做出来,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可计算,最终实现客户对产品规模化应用。他提到,目前有一些神奇的框架订单,但是否真正闭环了尚不清楚。

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多次提到他采购机器人的案例,“我们买了10台某款机器人,在一两个月内就坏了5台。”他表示,很多真机操作失败率依然非常高,很多机器人在训练和展示过程中就会损坏。王仲远提醒,行业需要分辨当下的量产是由真实的商业需求驱动,还是仅由政策补贴和投资热度催生的伪需求。

中国联通具身智能首席专家李凯从甲方角度谈到了愿意购买人形机器人的三个指标,即能解决高复杂度、高危险性、高成本的问题。他关心基于场景的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一些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会谨慎强调,他们是采取“真出货、真交付”的销售模式。一家头部机器人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订单量和出货量最多的公司即使连续几年都在正向盈利,也从来都没有刻意对外宣传“量产”概念。他认为如果下游没有真实需求,上游刻意突出量产现象,是不正常的。人形机器人争议引行业激辩 订单与量产真实性存疑。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百家号,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275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