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11月16日午后,雷军的微博动态一反常态。没有新车预告,也没有销量喜报,他只是默默翻出两年前的数条旧帖,一字一句地为自己辩白。这位曾被刘强东称赞“最懂营销”的企业家,这次似乎真的被......

11月16日午后,雷军的微博动态一反常态。没有新车预告,也没有销量喜报,他只是默默翻出两年前的数条旧帖,一字一句地为自己辩白。

这位曾被刘强东称赞“最懂营销”的企业家,这次似乎真的被逼到了墙角。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一切源于近期甚嚣尘上的一个说法: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汽车“好看是第一位的”,因此被解读为重颜值轻安全。随着传言不断发酵,最终演变成“雷军认为好看比命重要”的骇人论调。

被逼无奈的雷军,只能亲自下场,将2023年末至2024年初的微博截图一一陈列。他的潜台词很明确:我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那些指控纯属断章取义。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让我们还原事件本末。

2024年4月,雷军在某次访谈中确实提及“好看是第一位的”。当时他正在阐述产品定义理念,指出小米SU7的设计准则首重美学。这本是产品经理的常规思考逻辑——颜值确实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但这句话被单独截取后,与后续发生的几起事故相联系,就彻底变了味。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今年,小米汽车经历了两起备受关注的事故:一起高速车祸,一起成都事故。虽然汽车事故本属常态,但发生在小米身上,每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特别是成都事故中,半隐藏式门把手被推上风口浪尖,不少声音质疑这种设计是否为了美观而牺牲了安全性。

这些事件层层叠加,使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雷军当初“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句话,就这样成了众矢之的。网友们开始翻旧账,将他所有关于设计的言论拼凑成一个看似成立的逻辑:雷军只顾颜值,不顾安全。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雷军这次晒出的旧微博揭示了另一面。早在2023年12月28日小米SU7尚未发布时,他就详细介绍了车身材料:钢铝混合结构,高强钢和铝材占比超90%,最高强度达2000MPa,整车扭转刚度51000Nm/deg。同一天的另一条微博中,他特别强调电池安全,表示小米采用了最严苛的安全标准。

2024年1月3日,他更明确表态:“小米汽车,安全高于一切。”并详细说明了四重安全保障体系: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和隐私安全。他透露小米汽车按照全球最严格的三大安全标准设计,电池包经历了超1000项安全测试,达到国标要求的20倍。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公开可查的,时间线清晰明了。雷军想说明的是:我在讨论产品定位时强调美观,但从未忽视安全。

然而,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理性的声音往往被淹没。

雷军在9月26日的年度演讲后坦言,小米汽车已成为网络上被恶意攻击最严重的品牌之一。这并非矫情,而是真实处境。央视财经在9月12日的专题报道中,揭露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黑公关产业链:由策划方下单,内容工厂用AI批量生成虚假信息,再通过账号矩阵扩散传播。

早在2024年11月,警方就已查处关于“小米汽车碰撞后车门打不开”的造假视频,但这些内容至今仍在流传。小米法务部虽已对数百个账号取证并提起数十起诉讼,但这种行为如同打地鼠,难以根除。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因此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共建健康有序的产业环境。不过随即有媒体提醒:不应以“黑公关”为名污名化公众的合理关切。

这个提醒不无道理。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并非毫无来由,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确实在事故中出现过。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真实问题与虚假信息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哪些是合理质疑,哪些是恶意中伤。

这正是雷军面临的困境。他所说的“好看是第一位的”是在讨论产品定位,强调设计美学是产品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高于一切”则是阐述底线标准。这两者本不矛盾,却被刻意对立起来,最终演变成“雷军要颜值不要安全”的荒谬结论。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小米与生俱来的流量效应,既是优势也是负担。小米SU7上市后销量表现亮眼,10月交付量达48654辆,连续两月突破4万大关,同比增长134.7%。但销售佳绩在引来赞誉的同时,也招致更多质疑。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颇具魔幻色彩的景象:雷军翻出旧帖自证清白,而网友则拿着其他片段坚持指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扭曲生态。只言片语被截取、放大、曲解,最终成为攻击的武器。你澄清本意,无人倾听;你拿出证据,被指狡辩。在这个环境下,真相让位于流量,事实屈从于立场。

小米汽车被黑最惨?雷军连发4条微博反击:有人歪曲抹黑

雷军的这次反击能改变什么?恐怕很难。支持者依然信任,质疑者照旧否定。

这引发了一个更深层的思考:我们该如何理性讨论产品的安全性?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还是被情绪和立场左右?当一个品牌被贴上特定标签后,我们还能保持客观判断吗?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令人困惑的现象:真相逐渐失重,叙事决定一切。即便雷军拿出所有证据证明自己对安全的重视,只要有人选择不相信,这些努力就毫无意义。

这场自证清白的战役,注定没有赢家。

不知各位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欢迎分享见解。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转载自MSN,【提供者:什么值得买 | 作者:什么值得买】,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056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