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殴打92岁母亲”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和谴责。邻居称老人四女一子,打人者为小儿子。11月12日,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通报,打人者杨某中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办中。

这起男子殴打92岁高龄母亲的事件确实令人震惊和痛心。在为老人遭遇感到难过的同时,很多网友提到的“惯子不孝”这句古语,也值得深入思考。
一、事件经过概述
根据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武进分局发布的警情通报,这起事件的核心信息如下:
· 事发时间:2025年11月10日18时15分许。
· 涉事人员:55岁的男子杨某中及其92岁的母亲。
· 事件起因:因琐事发生口角。
· 行为:杨某中动手实施了殴打。
· 现状:
· 杨某中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老人经送医检查治疗后,已由其他直系亲属接回家中照顾。
· 属地党委政府也已上门进行关爱和提供帮助。

二、理解“惯子不孝”
网友们在谴责这一行为时,频繁提到了“惯子不孝”或“骄子不孝”。这句古老的谚语,精准地揭示了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 古老智慧:“骄子不孝”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梁孝王世家》。原文记载:“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意思是,民间俗语说“骄纵的孩子不会孝顺父母”,这并非危言耸听。
· 内在逻辑:这句俗语的核心在于指出,在物质过度满足、行为缺乏约束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冷漠的性格。他们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之心和责任感,长大后自然难以生出真正的孝心。
· 现代印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这对应了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弊端。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也提出,相对于权威型教养,放纵和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三、古语的现代启示
这起极端事件以及“惯子不孝”的古训,给所有家庭敲响了警钟。
1. 警惕溺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需要有原则和边界。无条件满足和包办代替,并非真爱,反而可能剥夺孩子学习独立、承担责任的机会,埋下人格缺陷的种子。
2. 重视品德教育:家庭教育绝不能只看重学业和物质,更应注重品德培养,如尊重长辈、心怀感恩、懂得分享等。孝顺的品质与谦逊、善良等美德是紧密相连的。
3. 树立良好家风:正如另一句俗语“惯子不孝,盈田出瘪稻”所警示的,溺爱孩子就像肥沃的田地只长出瘪谷,是家庭的损失。建立懂得吃苦耐劳、明事理的家风,才是对子女长远发展的真正负责。
这起悲剧不仅是法律案件,更是一个沉痛的家庭教育案例,值得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深思。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