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指尖艺术萌化人心!他指尖轻捻,一抹色彩柔和的面团在掌间揉搓、延展。塑出粉嫩圆润的脸庞,点上两颗圆溜溜的黑眼珠,灵气跃然而上。用刀背轻压,勾勒出微笑的弧度,再为星星人“穿”上外套...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他指尖轻捻,一抹色彩柔和的面团在掌间揉搓、延展。塑出粉嫩圆润的脸庞,点上两颗圆溜溜的黑眼珠,灵气跃然而上。用刀背轻压,勾勒出微笑的弧度,再为星星人“穿”上外套、“戴”上棕色礼帽,最后打上粉扑扑的腮红。这画龙点睛的一笔,瞬间萌化了围观者的心。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这是芜湖古城捏面人摊子上的生动一幕,王师傅巧手之下诞生的是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面塑通常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五彩,仅凭一双手与几样简单的工具,通过捏、搓、揉、掀等手法,再辅以刻刀的点、切、刻、划,便能塑造出人物、鸟兽的身姿神态,最后加上发饰与衣裳,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脱手而成。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王师傅的小摊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他坦言,传统面团易裂,如今已改用更稳定的改良粘土。材料在变,手艺却愈发纯熟。当被问及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他只是朴实地一笑:“没什么技巧,熟能生巧。”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王师傅老家在苏北,从亲戚处学来这门手艺,十八九岁就来到芜湖,与面团为伴,一捏就是三十多年。“我现在就是芜湖人了!”王师傅笑着说道,言语间充满对芜湖的归属感。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他的作品也是一部微缩的潮流变迁史。从早年的十二生肖、孙悟空,到如今年轻人热追的拉布布、水豚噜噜、乌萨奇、豆兵、星星人,王师傅的作品始终与时代同步,与顾客的喜好“同频共振”。

芜湖“捏面主理人”火了 指尖艺术萌化人心

今年来找王师傅捏拉布布的客人特别多,他只需看一眼,便可开始操作,拉布布的九颗牙齿一颗也不少,神态也拿捏到位。拉布布还细分光滑版和毛绒版,顾客如需毛绒版,王师傅便会用剪刀一下下剪出细密的绒毛感。

在王师傅看来,细节是面人的灵魂。即便面人要戴小帽子,他也要捏出藏在帽下的耳朵,绝不偷工减料。有位顾客想捏乌萨奇,他亲切地问:“加条小裙子,会不会更可爱?”得到肯定后,一条蓝色裙子便在他指尖诞生,他还为裙子加上蝴蝶结,为了呼应,耳朵上也不忘记加上同色系蝴蝶结配饰,令顾客爱不释手。

摊位上既有成品,也接受带图定制,但多数顾客宁愿等待,也要亲眼见证一个形象从无到有的诞生。陈女士为外地朋友代购,等待一个半小时却并不焦躁,反而主动帮师傅招呼客人、打包解说;即将离开芜湖的荣先生虽未能排到当天的号,但已经记下王师傅的联系方式,期待心心念念的面人尽快邮寄到家。

因作品十分精美可爱,被不少顾客分享至网络后,王师傅意外“走红”,有不少外地的朋友特意过来,不光有从周边合肥、南京、武汉过来的顾客,还有从深圳远道而来的朋友。早上九点半出摊,晚上八点半收摊,简单款或者熟练款大概十几分钟可以完工,复杂款需要更久。因为纯手工制作,王师傅一天只能捏二三十个。生意虽变得火爆,他依旧保持着平稳的节奏:“收摊后就好好休息不加班!”如今,他的儿子也已开始学习这门手艺。

面对“捏面主理人”的网友爱称,王师傅十分谦逊:“手艺比我好的人有很多,只不过他们没有被发现而已。是大家抬爱我们。”话语间,是一位传统手艺人不变的初心与淡然。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澎湃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2161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