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点开儿歌APP却遭遇低俗广告?宝宝巴士因第三方平台推送成人内容致歉,暴露其90%收入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困境,律师指出此举已涉嫌违法。
一个本应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却在开屏瞬间变成低俗广告的展台,宝宝巴士的道歉能否挽回七亿家庭的信任?
“我给孩子用的儿歌APP,开屏突然跳出一个穿着暴露的女主播,手机里还传出‘哥哥加微信’的声音,这让我非常震惊和愤怒!”一位网友近日反映,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向儿童推送低俗擦边广告。
据该网友描述,这部手机平时主要由孩子使用,近期发现无故多出多款陌生软件,之后才发现可能是孩子在APP内误点广告所致。

01 事件曝光
宝宝巴士作为一家专注儿童启蒙数字产品的品牌,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用户,每月活跃超过1.5亿家庭用户。
这样一个以儿童为主要用户的企业,却因平台上的低俗广告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多位网友反映,在打开“宝宝巴士儿歌”APP时,开屏会跳转到含有成人内容、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
这些广告不仅内容低俗,还会诱导孩子点击进入不良页面甚至自动下载无关软件,引发家长们的担忧。

02 官方回应
10月29日,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出现在APP上的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宝宝巴士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出现不良广告一事,已迅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针对此次广告事件暴露出的漏洞与不足,公司立即进行整改与优化: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应平台上的所有广告,并及时与平台沟通,完善广告主的审核和屏蔽机制。
宝宝巴士品牌客服此前曾解释,非会员状态下APP内确实会展示由第三方平台投放的广告,但平台会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核监督。
客服同时承认,“审核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如出现低俗等不适宜的广告,属于“异常情况”。

03 商业模式隐患
宝宝巴士成立于2009年6月,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公司创始人唐光宇。该公司主要为儿童提供免费的启蒙数字内容,旗下拥有“超级宝贝JoJo”、“奇奇”、“妙妙”、“猴子警长”等知名IP形象。
然而,这个看似庞大的儿童内容帝国,却有着脆弱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宝宝巴士的收入主要来自APP广告联盟接入。
2020年,宝宝巴士APP合作推广收入达到4.978亿元,占总收入的76.76%;音视频授权分成收入占20.04%;其他收入仅占3.2%。
换句话说,广告收入是宝宝巴士的生命线。2018-2020年,来自前五大广告客户的总营业收入占比均接近90%,客户集中度极高。
宝宝巴士曾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但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于2022年被深交所中止发行上市审核。
这不是宝宝巴士APP第一次遭遇指控。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曾通报46款APP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其中就包括宝宝巴士品牌旗下两款产品:“宝宝日常安全”和“宝宝玩数字”。

04 法律红线
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兴剑指出,此类低俗广告的发布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他解释,依据该法第九条,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等内容;第三十四条也明确规定,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应当建立健全广告审核制度,核对广告内容。
“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对其平台上的广告内容负有法定审核义务。对于违反规定的广告,平台应主动禁止发布。”吴兴剑强调。
贺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涉未成年人广告发布合规提示中明确指出:不得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05 监管加强
近年来,针对教育类APP的监管日益严格。
2025年4月,珠海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APP”入校管理十条措施的通知》,明确划定三条“高压线”:严禁商业广告及游戏植入,禁止通过家委会变相收费,杜绝将APP使用与学业考核挂钩。
2025年7月3日,《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2025年)》发布,要求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要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宝宝巴士曾两次冲击IPO未果,其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与保护儿童的责任之间存在着天然矛盾。
在致歉声明中,宝宝巴士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用户家长群体继续监督我们,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为小朋友带来一个快乐的启蒙童年。”
然而,当孩子的纯真世界与商业利益短兵相接,道歉之后的整改措施能否经得起考验,仍需时间检验。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