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修水泥路竟绕开一棵老树?树根拱得路面起伏?村民说:它比我爷年纪还大

中秋的月亮还没升起来,村里打谷场上已经铺满了水泥。搅拌机轰隆作响,压路机来回碾过新浇的路面,几个中学生蹲在路边用铁锹抹平边角。老支书拄着拐杖站在一旁,嘴里念叨:“这路,比咱十年前想的还好。”......

中秋的月亮还没升起来,村里打谷场上已经铺满了水泥。

搅拌机轰隆作响,压路机来回碾过新浇的路面,几个中学生蹲在路边用铁锹抹平边角。老支书拄着拐杖站在一旁,嘴里念叨:“这路,比咱十年前想的还好。”没人觉得这个中秋和往年一样——没有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没有电视里的晚会喧闹,全村人守着一条正在成形的水泥路,像守着一炉刚出炉的铁水,滚烫又明亮。

这事儿得从一个回村过节的年轻人说起。

他是商丘人,在城里做了几年工程监理,中秋回家才发现,一场秋雨把村里的土路泡成了沼泽。老人拎着菜篮子,一脚踩进泥坑,鞋陷进去拔不出来;孩子放学骑车,摔了跟头,书包都沾满了泥浆。他蹲在门口看了半天,当晚就敲开了隔壁五户人家的门:“咱自己修条水泥路吧,我先垫一半。”

没人想到,这个念头像一颗火星,落进了干草堆。

东头五户每家出两千,西头四户出一千五,钱凑得比预想快。施工队听说是村民自筹修路,主动免了设备租赁费,中秋当天一早,三车水泥直接拉到了村口。最让人动容的是那棵老槐树——树根拱得路面高低不平,按常理该砍树清障。可谁都不肯动手。

“这树比我爷年纪还大。”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蹲在树根旁说。
最后大家决定绕着树根垒石护坡,再浇水泥。有人说,这路修得像做人,该硬的地方硬,该让的地方得让。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在外打拼多年,每次回乡,总怕自己成了“外人”。可就在你默默做了一件小事后,整个村庄突然向你敞开了温度。不是靠血缘,不是靠地位,而是因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把脚踩进泥里。

这哪是一条路?
分明是一根脐带,重新接上了游子与故土的呼吸。

中学生放下手机来抹水泥,老人拄着拐杖来清石子,连放假回来的大学生都抢着开搅拌机。那一刻,没有“打工人”“小镇做题家”,也没有“谁比谁出息”。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这村里的娃。

老槐树还在那儿,树皮皲裂,枝干虬劲。在豫东农村,这样的树从来不只是树。它是孩子掏鸟窝的童年坐标,是老人乘凉讲古的乡村客厅,是游子迷路时抬头就能看见的归家灯塔。它站着,村子就在;它倒了,根还在土里连着。

修水泥路竟绕开一棵老树?树根拱得路面起伏?村民说:它比我爷年纪还大

如今路通了,摩托车能直接开到院门口,雨天再也不用换鞋。
但比便利更珍贵的,是那种久违的“我们感”——原来只要有人肯站出来,人心依然能拧成一股绳。

朋友,下次回老家,不妨也做一件“多管闲事”。
不用多大,修个灯,清个沟,或者只是陪老人坐一晚。你总会发现,故乡从不拒绝归人,它只是在等你,重新认领那份属于你的位置。

疑似使用AI生成,请谨慎甄别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社会动态记录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581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