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表演艺术家洛桑群培离世,享年68岁。他以近乎苛刻的敬业精神塑造了《盗马贼》《红河谷》等经典角色,用生命诠释了藏族灵魂,最后时光仍在为民族电影奔波。

在拉萨河泛起秋波的这个清晨,藏族表演艺术家洛桑群培永远合上了他饱含深情的双眼。这位曾在《盗马贼》《红河谷》等经典影片中塑造无数动人形象的演员,因突发心脏病于家中离世,享年68岁。消息传来,整个电影圈为之黯然——又一位用生命诠释角色的"方法派"大师,将他最后的身影留在了最爱的青藏高原。
回望1986年,那个穿着藏袍走进《盗马贼》剧组的牧羊人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标志性面孔。导演田壮壮至今记得洛桑群培为角色减重26斤的执着:"他每天只喝酥油茶,就为还原饥荒年代的真实体型。"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敬业精神,让他在《红河谷》中塑造的藏族头人形象深入人心——那双映着雪山的眼睛,既有着鹰的锐利,又含着佛的悲悯。
在同行眼中,这位从未系统学习表演的艺术家却是最纯粹的"体验派"。拍摄《天浴》时,他在零下20度的冰湖浸泡四小时;为演绎《可可西里》中濒死的老猎人,连续三天不进食;即使近年出演电视剧《西藏秘密》,68岁高龄仍坚持不用替身完成转经筒长头。编剧扎西达娃评价:"他不是在表演藏族,他就是藏族灵魂的当代显影。"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金鸡奖得主的最后时光是在筹建民族电影博物馆的奔波中度过的。遗物中发现的手写备忘录上,还记录着下周要与导演万玛才旦讨论新片《雪豹》的日程。床头那本翻旧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扉页,留着刚劲的藏文批注:"真正的表演,是把心掏给观众看。"
今夜,布达拉宫的灯光为这位藏族之子长明。电影资料馆即将举办他的回顾展,策展人特意选取了《红河谷》里那个经典镜头:夕阳下的洛桑群培策马奔向雪山,背影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这个画面,恰似他的人生写照——从牧区走来,向光影中去,终成永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