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是历史的证言,也是长鸣的警钟。9月17日,电影《731》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9月18日起,在全球多地上映。2025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电影选择这个时间节点上映,旨在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这部影片以侵华日军731部队暴行为题材,揭示了被掩盖的真相。侵华日军在二战中建立了覆盖亚洲多国的细菌战作战体系。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731部队秘密研制细菌武器,开展人体实验,成为日本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这段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在战时处于绝密状态,战后也被极力掩盖。
历史的沉默源于人为遮蔽。日本部分教科书将731部队轻描淡写为“防疫机构”,西方年轻人不了解“人体实验”,受害者后代曾误以为亲人“普通病故”。电影《731》打破了这层沉默。导演团队历时多年,翻阅8000页美国解密报告,观看423小时原队员口述影像,并在日本走访当年士兵,还原了许多被忽视的细节。通过HDR技术,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触摸历史的见证者。
据统计,1940年至1945年间,至少有3000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家的群众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如今,731部队遗址群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731部队的暴行铁证如山,但由于地域与文化隔阂,很长时间以来陷入“局部发声”的困境。电影则能够通过影像打破壁垒,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这段历史。
731部队的罪行触及“反人类”与“民族创伤”的深层集体记忆,其背后承载的民族情感与历史反思本身具有强大的社会传播动能。电影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为历史发声,吸引全球各地的人们主动走进影院。正如观众所言:“无知才是最可怕的。”电影让“无知”变为“已知”,让“已知”变为“发声”,不是用口号,而是用真实的疼痛。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表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这是不容忘却的历史。影片展现了绝境下中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警醒世人铭记历史、捍卫和平。“不再沉默”并非终点。首映礼的灯光会熄灭,观众会离场,如何让历史持续发声?可以将历史融入课程与社区活动,让“记住”成为日常仪式。对《731》而言,上映只是开始:影院可设“历史角”播放遗址纪录片;学校可将影片纳入反战教育,组织参观罪证陈列馆。记忆需被讲述、讨论,被一代代人“重新发现”。
导演赵林山说:“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当镜头成为历史的扩音器,我们听见的不只是多年前的哭声,更是人类对和平的共同呼唤。愿《731》的银幕之光穿透时间迷雾,让“沉默的历史”不再沉默——唯有让历史伤口“发声”,才能让未来伤口“不再裂开”。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大皖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