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两心》:从“聊斋”老家杀出的志怪新谈

从古典的志怪空间到虚构的民间场域,宋方金的《两心》虽然写的是昼伏夜出的黄鼠狼,但字里行间却闪烁着幽微的人性,毫无疑问,宋方金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继《清明上河图》《上元灯彩图》后......

从古典的志怪空间到虚构的民间场域,宋方金的《两心》虽然写的是昼伏夜出的黄鼠狼,但字里行间却闪烁着幽微的人性,毫无疑问,宋方金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

继《清明上河图》《上元灯彩图》后,宋方金于2025年又出版新书《两心》(四川文艺出版社)。与前两部作品的波澜壮阔相比,《两心》更侧重于市井生活,典雅却又简洁,普遍却又独特。

《两心》演化自《搜神记·秦巨伯斗鬼》,作者通过一则小品,延伸出了一场关于心灵沟通与人性体悟的大戏,让尘封的文脉得以苏醒。小说以专捕黄鼠狼的“捕仙人”秦巨伯与亲家公喝酒谈心为起点,以一只即将成仙的白毛黄鼠狼为媒介,构建出一个虚实交织、古今共振的叙事空间。

《两心》:从“聊斋”老家杀出的志怪新谈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这部小说的创作以“古典—民间—人性”为三重维度,既注重文本的历史内涵,又深入挖掘艺术形式的创新价值。宋方金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作品中的文化隐喻与人性奥秘。作品中“一壶装两酒”的两心壶颇具深意,“顾名思义,此壶一身两心,能装两样酒水;又暗藏阴阳二孔,酒水可以任意切换。”不言而喻,好人得之,只是娱乐而已,但坏人得之,谋财害命也是可能。这一道具的运用,折射出了人性的善恶交织。

秦巨伯这一角色从小说伊始便带给读者极强的冲击力,他既代表一种相对传统的猎户正统形象,又暴露出极度严重的道德信仰洁癖。而一句“黄大仙,你莫怪,都是老天一盘菜。”则直接刻画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屠夫印象。他在香案前点香祈福,实则是一种对感性、欲望与虚无的恐惧。特别是向黄大仙木偶作揖,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化,一种用理性武装起来的脆弱。而他与黄鼠狼之间的相遇,则是一场注定会发生的“人性事故”。

宋方金出生于山东青岛,特意把小说中的地域放在了山东胶南,这是他熟悉的故土,写起来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而我阅读《两心》的时候,恰好坐在高铁上从青岛驶向济南,我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山河,畅想着从《聊斋》到《两心》,这片土地上为何诞生了那些古灵精怪的故事。这也正好给我的创作迷茫期一个答案,应该从自己创作的故土继续前行,而不是选择一条陌生的路途。

《两心》:从“聊斋”老家杀出的志怪新谈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还让我倍感兴奋的是,宋方金在小说中提到两种美食,一种是甜沫(填末),另一种是油璇。甜沫(填末),是老济南人熟悉的味道,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济南有关志书记载,早在明朝时期,甜沫就已经出现。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刚出炉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季羡林先生在品尝了济南油璇张的油璇后,还曾挥笔题词“软酥香,油璇张”。甜沫(填末)和油璇在作品中,成为了作品中人物的主要食物,可见这种济南特色名吃,早已随着岁月绵延,刻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骨子里,成了宣传济南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文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文学。志怪小说以奇幻笔触揭露人性真相,藏着最犀利的社会洞察与最温暖的人性微光。干宝所著的《搜神记·秦巨伯斗鬼》短小精悍、幽默讽刺。宋方金在此基础上演化的《两心》,在奇幻的外壳下,更具民间性和地方志的特点,他在志怪小说这条绵延千年的神秘暗河中,捕捉那些神秘的漩涡与浪花,寻找着这条河的新的流向。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转载自MSN,【提供者:青春娱乐网 | 作者:小强】,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304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