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近期正计划为唐L和汉L推出改款车型,预计将新增配色选择,进行OTA软件升级,内饰细节也可能有所调整。然而,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这两款车型是否会有全新版本推出,以及价格是否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回顾今年五月刚上市时,汉L和唐L表现十分抢眼——汉L首月销量突破一万辆,唐L更是高达一万一千多辆,势头强劲。然而到了十月,汉L月销量已跌破两千,唐L也仅维持在两千七百辆左右,较巅峰时期大幅下滑超过一半。
这两款车型本身技术实力不俗: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电机综合功率高达上千匹,充电技术上也主打“兆瓦级闪充”,参数上看相当领先。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技术参数似乎有些遥远。当听到“高压快充”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毕竟目前相应的高功率充电桩还未普及,再快的充电技术缺乏使用场景,也难以转化为用户的真实体验。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并未放慢脚步。理想L7、小鹏G9、蔚来ET5T等车型,不仅外观设计更符合年轻审美,智能座舱体验也更贴近当代用户的使用习惯,整体营造出的科技氛围对年轻群体颇具吸引力。反观比亚迪,设计语言仍偏传统,虽然实用性不差,但整体观感不够新潮。内饰用料扎实,但交互逻辑较为传统,屏幕布局、按键设置、语音响应等方面,与造车新势力相比仍有差距。这不是配置高低的问题,而是体验上的落差。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品定位的模糊。唐L与唐系列、汉L与汉系列之间,外观相似度高,功能重叠明显,很多消费者难以清晰分辨新旧款与高低配之间的差异。在不少人看来,购买老款已经足够使用,没必要为看似不明显的“升级”额外付费。这背后折射的,是产品定义和差异化沟通的不足。
仅仅依靠降价,恐怕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目前月销两三千台的成绩,反映的不是购车人群的流失,而是产品吸引力的减弱。在营销方式上,王朝网仍以传统路径为主,发布会结束后就进入静态销售阶段,4S店更多是坐等客户上门。相比之下,海洋网通过车主社群、跨界合作、短视频互动等方式,更积极地与用户建立连接。唐L和汉L欠缺的,正是这种打入不同圈层、让年轻人产生情感认同的能力。
一些车主曾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改进建议,例如将汉L的后视摄像头画面集成到中控屏显示,或为智驾模式设置自定义快捷键。这类优化成本不高,却能显著提升使用体验,遗憾的是厂商并未充分重视。技术可以堆砌参数,但交互必须让人用得顺手,否则再强的功能也难有用武之地。
此次改款以“多彩出行 万象生活”为主题,看似希望从生态和生活方式角度切入。但口号之外,技术亮点需要转化为可感知的故事,高端体验必须触动人心。否则,再优秀的产品,也可能只能静驻展厅,难逃市场遇冷的局面。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转载自MSN,【提供者:什么值得买 | 作者:什么值得买】,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