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简约西装,一枚大熊猫挂饰胸前轻晃——中国青年演员丁禹兮以本名“丁舟杰”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中国角”的讲台上。
这位在古装剧中演绎爱恨情仇的演员,此刻正用中英双语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对气候危机的思考。
“希望通过文化和创意的方式,把气候议题讲给更多人听,让环保成为流行,让绿色成为时尚。”丁禹兮在演讲中阐述了他的气候行动理念。 这段发言不仅在现场引发共鸣,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特别是他的全英文演讲视频,被网友称为“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好声音”。

01 剧本外的现实:演员的舞台延伸到气候前线
在COP30的讲台上,丁禹兮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气候叙事方式。他巧妙运用影视创作中的 “冲突构建法” ,将遥远的气候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生活。
“气候危机”在他口中变成“每个人手机里的天气预警”,“减排目标”被转化为“年轻人追捧的低碳生活方式”。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语言艺术。在阐述中国“2035全经济领域减排目标”时,他切换至中文强调:“这个承诺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流浪地球》里行星发动机般的集体意志。”
这种双语无缝衔接的能力,既展现了文化自信,又借助影视IP的全球认知度架起了沟通桥梁。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评价:“他证明了艺术语言能比数据报告更直击人心。”

02 名与实之间:从丁禹兮到丁舟杰的身份转变
细心者注意到,在COP30会议上,他使用的是本名“丁舟杰”而非艺名丁禹兮。 这一细节被广泛解读为他对待这次身份的严肃态度——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与全球事务,而不仅仅是明星亮相。
他的装扮也颇具深意:简约的白衬衫,胸前挂着可爱的大熊猫挂饰。 这个配饰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文化符号的巧妙输出。
据知情者透露,挂饰上还有“南南合作”的刺绣字样,呼应中国在气候治理中“发展中国家领头羊”的定位。
文化符号与公益机制的创新结合,使丁禹兮的环保倡导在社交媒体引发裂变传播。巴西环境部长在推特转发演讲视频时配文:“这个中国演员教会我们,环保可以很时尚,也可以很有温度。”

03 从台词到行动:流量明星的责任觉醒
丁禹兮的气候行动并非一时兴起的作秀。他的微博背景图长达五年未曾更换——那是一张“因冰川融化而落水的北极熊”图片,默默提醒着每个关注者气候危机的严峻性。
他的环保实践早有痕迹。从2019年拍摄Vlog科普“厄尔尼诺现象”,到为雪豹救助纪录片配音,再到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发起“气候剧本创作计划”,邀请青年编剧将《巴黎协定》条款转化为影视故事。
在抖音上,他发起的绿色台词挑战,用“一句话气候科普”短视频收获2.3亿播放量。
更实在的是,他将个人代言费中的15%投入沙漠化治理项目,在内蒙古种下“演员责任林”。 这种“用行业技能解决行业问题”的思路,让环保行动摆脱了作秀嫌疑。

04 专业主义的跨界:从镜头前到气候前沿
丁禹兮的气候行动充满了演员的职业特质。为亲身体验极端天气影响,他随科考队深入青藏高原冰川,拍摄的纪录片《消失的第三极》甚至入围戛纳环境单元。
为理解碳交易市场的运作机制,他考取碳管理师资格证,在演讲中别出心裁地用“影视项目预算表”类比碳配额分配机制。
甚至在新剧《2060》中,他融入气候议题,设计出“用区块链技术追踪碳足迹”的科幻剧情。
这种体验式责任承担正在改变演艺圈的生态。在丁禹兮的带动下,超过60位青年演员加入“气候观察员”计划,通过实地探访形成《演艺界气候行动白皮书》。

05 苦练五年:精英范儿背后的汗水
丁禹兮在COP30会场上的流利英文演讲,带着些许英式口音,从容不迫,完全不是生硬念稿的感觉。 这番表现并非一蹴而就。
据报道,他私下用“影子跟读法”苦练了五年英语,手机备忘录里记满了《老友记》的台词分析。
就在2025年11月初,他在WeTV全球发布会上的英文演讲就已经引发过热议,其发音准确度被专业人士分析达到92%。
这种扎实的语言功底使他能在国际场合自信交流,有效传递中国青年的观点。英语专业人士评价其“语音功底扎实,节奏把控精准,能突出语义重点,显示出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而非机械念稿”。

06 微小举动见真章:蹲地捡垃圾的偶像
会后花絮或许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品格。在会议间隙,丁禹兮被拍到主动蹲在地上捡起散落的饮料瓶和传单。
这一蹲地捡垃圾的画面,与他站在台上演讲的精英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却让网友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偶像该有的样子”。
从苦练英语到持续关注环保,从本名亮相到实际行动,丁禹兮的联合国之旅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流量可以转化为正能量,影响力应该用于推动社会进步。
正如他在采访中曾说的:“我希望能变成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而且能影响身边的人,变成一个正向善意、好好生活的人。”

会议结束后,当丁禹兮走出联合国会议厅时,巴西志愿者送给他一片用回收塑料制成的“未来树叶”。树叶背面刻着他在演讲中的金句:“我们不是气候危机的观众,而是改变剧本的编剧。”
这个瞬间,演员的社会责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在流量易逝的时代,真正的影响力,永远来自用专业能力回应时代命题的勇气。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