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浩瀚的东海海域,我国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近日完成入列后的首次海上实兵训练。这场持续72小时的高强度演练,全面检验了航母编队的实战能力,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正式形成战斗力。从电磁弹射到舰载机联合作战,从防空反导到夜间起降,福建舰以一系列突破性表现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电磁弹射系统惊艳首秀
训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电磁弹射系统的实战应用。在复杂海况下,福建舰连续完成48架次歼-15T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平均间隔仅50秒,创下我军航母舰载机出动效率新纪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训练中首次实现四机同时待弹、连续弹射的战术动作,这种被称为"中国速度"的甲板调度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海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李伟描述:"弹射过程比预想平稳得多,犹如被无形的手推出去。"军事专家指出,电磁弹射使歼-15T能够满载荷起飞,作战半径较滑跃起飞方式扩大45%,大幅提升了航母打击群的威慑范围。

立体攻防体系通过实战检验
本次训练重点演练了航母编队的综合防御能力。卫星图像显示,福建舰与两艘055型驱逐舰、四艘052D型驱逐舰及综合补给舰组成特混编队,构建起覆盖远中近三层、空海潜一体的防御网络。在模拟对抗中,编队成功拦截多波次来袭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舰载防空系统拦截成功率高达92%。

水下防御方面,新型反潜直升机与驱逐舰协同作战,对模拟敌方潜艇实施精确打击。训练中首次投入使用的舰载无人潜航器表现抢眼,其持续侦察能力使编队反潜预警时间提前30分钟。这种立体防御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航母编队具备了完整的区域防空反导能力。
夜间起降实现常态化
夜幕下的东海,福建舰甲板亮起星星点点的指示灯。多架歼-15T舰载机在仅有仪表引导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夜间起降训练。数据显示,舰载机夜间着舰挂钩成功率保持100%,意味着福建舰已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训练中还创新验证了"舰载预警机-卫星-岸基指挥所"三位一体指挥模式。空警-600预警机实时将战场态势传输至各作战单元,引导歼-15D电子战飞机实施电磁压制。这种新型作战样式,使航母编队的战场感知能力提升3倍,指挥效率提高60%。
后勤保障展现中国标准
福建舰在训练中展示了令人惊叹的综合保障能力。在模拟战损演练中,损管队员7分钟内完成模拟舱室消防封堵;新型弹药转运系统实现90秒内完成导弹从舱库到发射位的全程输送;全舰电力系统在电磁弹射连续作业下保持稳定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中出现的新型舰载无人机群,能够执行侦察、中继通信、电子干扰等多重任务。这批搭载人工智能系统的无人机,使航母编队的作战半径和持续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随着福建舰完成首次实战化训练,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