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触电身亡案判决颠覆认知:供电公司承担60%责任,法院依据《民法典》明确高压作业无过错责任原则,警示牌不足免除管理义务。但钓鱼者疏忽安全距离也需自担40%责任——碳纤维鱼竿在高压线下挥动即构成致命风险,生命没有重来键。
男子到蓄水池钓鱼时鱼竿触碰高压线身亡,家属起诉三方索赔133万。法院判决供电公司担责60%赔偿64.6万,家属自担40%责任。

这起钓鱼触电身亡的悲剧,法院判决供电公司承担主要责任,可能与很多人“谁出事谁负责”的直觉想法不同。其实,这类判决背后有明确的法律逻辑。
一、此案责任划分的关键点
供电公司:担责60%,《民法典》第1240条:高压作业致损,经营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1. 未能修剪靠近高压线的树枝,导致触电风险增加。 2. 尽管已贴警示标语,但未及时处理线下植物隐患,属未尽到充分管理义务。
钓鱼男子:担责40%,《民法典》第1173条:被侵权人自身有过错,可减轻经营者责任。 1. 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预见鱼竿靠近高压线的危险。 2. 缺乏安全注意,在高压线下挥竿或移动,自身有重大过失。

二、法律依据与安全提醒
这起案件也再次提醒我们,在高压线附近活动时务必保持警惕。
1.️ 了解“无过错责任”:像高压电这类高度危险作业,一旦造成损害,无论运营方是否有直接过错,都需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能证明是受害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致。这体现了法律对弱势方的保护和风险分配思想。
2. 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 观察环境:选择钓鱼、采摘等户外活动地点时,务必先观察周围是否有电力线路,保持绝对安全距离。
· 认清风险:常见的碳纤维鱼竿导电性极佳,绝缘握把并不可靠。同时,并非只有直接接触才会触电,只要鱼竿或鱼线与带电导线距离小于放电距离,高压电就可能击穿空气放电。
· 遵守警示:看到“高压危险”、“禁止垂钓”等警示牌,务必远离,切勿冒险。
· 应对天气:雷雨天气坚决不出门钓鱼,此时更易发生电击和落水事故。

生命只有一次,进行任何户外活动时,都请务必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