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岚山的金黄竹林里,游客们穿着和服拍照时,熊爪印却在脚边清晰可见。日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熊患危机,从北海道到东京,熊袭击事件激增,甚至旅游业也受冲击——岐阜县被迫取消红叶点灯活动。专家警告:人口减少与气候异常正迫使熊闯入人类领地,这场生存博弈没有赢家。
京都岚山的竹林小径,游客们穿着和服摆拍,不远处的新鲜熊爪印却清晰可见。
深秋的日本,京都岚山的竹林被染成金黄,游客们陶醉在如画风光中。但今年,这片美景背后潜伏着令人不安的威胁——在林间小径、河边草丛甚至居民区后院,熊的踪迹频繁出现。
仅仅在10月,日本已有78人因野熊袭击产生伤亡。从北海道的深山到京都的旅游热点,熊与人之间的冲突正在升级,甚至清晨在住所附近遛狗的居民也未能幸免。

01 频发的危险:熊患升级
日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熊患”。曾经只在偏远的东北地区出现的熊袭人事件,如今已蔓延到京都、东京等大都市。
10月29日清晨7点,福岛县金山町一名70多岁的男子在散步时遭到熊袭击。同一天,北秋田市一名30多岁的女性在遛狗时也遭遇了熊。
10月25日,宫城县大崎市一户住宅的庭院中,一只熊公然掳走了屋主饲养在庭院的柴犬。
连以白川乡合掌屋闻名的岐阜县白川村也难以幸免。从2025年4月开始,该村接获的熊出没目击报告已达约100件,是往年的近3倍。
10月5日,一名西班牙游客在当地遭到熊袭击,右手腕受伤。

02 都市惊魂:从乡野到城市
更令人担忧的是,熊的出现已不再局限于偏远的山区。京都知名旅游景点岚山已连续三日有民众目击到熊出没。
京都府木津川市从今年5月到10月28日,已接获36起以上的熊目击报告。该市不得不在全市的中小学发放警示用的“熊铃”。
东京也从今年4月到9月底累积了117起熊目击事件。环境省统计显示,在东京都西侧的多摩地区约有160头黑熊栖息。

03 危机背后:人与自然的新矛盾
为什么日本近期熊出没变得如此频繁?表面上是熊患,实则是日本社会深层次问题的体现。
东京农工大学教授小池伸介指出,其实早在2000年起,因为大量工程往山林开发、砍伐,熊出没事件就开始传出。
过去40年间,野生动物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黑熊的栖息范围在这40年间甚至扩大了两倍。
社会的高龄少子化是根本原因之一。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山区农村因人口凋零而荒废,少了人群聚落作为森林和都市之间的缓冲,熊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在都市中。
极端气候也加剧了这一现象。山林中供熊采食的果实数量减少,迫使熊不得不前往人类居住区觅食。

04 旅游危机:当熊入侵游客天堂
熊的频繁出没已开始影响日本的旅游业。岐阜县白川村原定10月25日至11月2日于“野外博物馆 合掌村民家园”举办的红叶点灯活动,因熊出没频繁而宣布停止举办。
这一消息对期待已久的游客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白川村的合掌屋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秋季的点灯活动更是旅游旺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和驻札幌总领馆相继发布防范熊袭击的提醒,特别警告游客警惕山脉相连的树林、河畔草丛、视野不良的溪谷等易于熊藏身的地带。

05 生存指南:当与熊不期而遇
面对日益严重的熊威胁,游客如何保障自身安全?领馆和专家提出了多项实用建议。
避免在夜间或清晨等光线昏暗时段入山。进入山区请尽量结伴而行,佩戴熊铃。
熊铃发出的声音能提醒熊避开人类。
如发现熊踪迹或脚印,请立即安静返回,并通知当地政府。最重要的是,如遭遇熊,请保持镇静,正面朝向熊身缓慢后退,避免直视或显露敌意。
切勿转身奔跑,以平和姿态逐渐拉开距离。
游客还可以事先上网查看“全日本熊出没地图”,上面标有各月各地熊目击的纪录,以便提前做好准备或调整旅行计划。

06 未来挑战: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界限
日本社会正在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黑熊在京都被列为“濒临绝种动物”,但后来被降级为“要注意动物”,并解除了狩猎禁令。
在东京,黑熊被归类为“狩猎禁止鸟兽”,除非生命受到侵害等紧急状况,否则无法进行狩猎捕获。这种法律上的差异使得应对熊威胁的工作更加复杂。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减少,人熊冲突可能会更加频繁。日本当前面临的挑战,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即将面对的问题。

熊的脚步声还在回响。在岐阜县白川村,原本应当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的合掌屋前,如今只有警示牌孤立在寒风中:“熊出没,禁止进入”。
当地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我们失去了一个旅游旺季,但更怕失去游客的信任。”
随着夕阳西下,山林重归寂静,但这寂静中却潜伏着不安。人类退一步,熊便进一步,这场关于生存空间的博弈,没有赢家。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