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间谍以'合作制种'为幌子窃取我国亲本种子,甚至伪装领馆人员搜集粮食数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旦流失将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国安重拳打击窃密黑手,呼吁全民参与守护田间机密。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境外间谍机构窃取我国粮食与种质资源案件。部分人员以“合作制种”“农业调查”为名,非法获取亲本种子和粮食数据。国安部门依法处置涉案人员,重拳斩断伸向田间的窃密黑手,维护国家粮食与种业安全。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了多起境外间谍机构窃取我国粮食与种质资源的案件,揭示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实际威胁。
️️一、粮食领域的谍影与陷阱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窃密案件,这些案件主要围绕两大核心领域,具体威胁与手法如下:
1. 非法获取亲本种子
· 作案手法:境外间谍机关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饵,与境内人员朱某某及其公司建立所谓“合作制种”关系,长期非法购买亲本种子。
· 逃避监管:朱某某明知违法,仍将亲本种子藏匿在普通申报出口的集装箱中,企图规避海关检查。
· 法律后果:朱某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行政处罚。
2. 违规探查粮食数据
· 隐蔽调查:某国领馆人员带领由农业、生物专业人员构成的团队,多次赴我国重要农业产区,以“走访调查”名义违规搜集农作物产量和储备情报。
· 反侦察手段:该团队频繁更换交通工具,多选择乡间小路行进并在田地旁临时停靠,显示出较强的反侦察意识。
· 及时制止:国家安全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掌握情况并依法对相关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二、种子:农业的“芯片”
此次案件中涉及的种质资源,尤其是亲本种子,为何如此重要?
亲本种子的战略价值
· 定义:亲本种子是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是培育优良品种的原始材料。
· 地位:被视为我国严禁向外出售的农业战略资源,如同农业的“芯片”。
· 危害:一旦被境外非法获取,可能导致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受损,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三、境外渗透的深层目的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非法搜集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基因数据,企图掌握我国核心种质资源,进而:
· 影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和种业发展
· 削弱我国粮食自给能力
· 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
️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面对粮食安全领域的窃密风险,国家安全机关已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1.严厉打击行动
· 与有关部门协同,依法防范、打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的窃密活动。
· 重拳出击斩断伸向我国种质资源的窃密“黑手”。
· 有力防范、制止粮食安全领域失泄密风险隐患。
2.全民防护体系
国家安全机关呼吁广大公民共同参与维护粮食安全,如发现危害粮食安全的可疑线索,可通过以下渠道举报:
· 举报电话:12339
· 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
· 微信公众号: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
· 直接举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种质资源,就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