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来势汹汹!最新周报的坏消息和好消息 病毒“换装”归来!10月30日,“新毒株甲型H3N2来袭”成为热搜话题。流感再次来袭,这次来势汹汹。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在第41周(10月6日至10月12日)检测出的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3N2毒株已成为主流。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今年换成H3N2,这意味着公众对H3N2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数可能增加。
甲型H3N2并不是新面孔,早在1968年就以“香港流感”的名字首次大规模暴发,波及全球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此后,它周期性变异并卷土重来,成为流感季的常客。作为一种主要的甲型流感病毒,H3N2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痛、咳嗽和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甲型流感如H1N1相似,但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
很多人误以为流感只是“重一点的感冒”,吃点药休息一下就能好。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浙江杭州一位39岁的程女士因经常熬夜工作,确诊流感后拒绝住院治疗,回家硬扛了三天,结果肺部出现了“白肺”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在于,流感的全身症状较重,包括高烧不退、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以及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目前我国可供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到人体后,一般需要2到4周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四价比三价多覆盖一种乙型流感毒株,但从预防甲型流感(包括H3N2)的效果看,三价与四价疫苗没有本质区别。国家卫健委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孕妇、6月龄以上婴幼儿和儿童,以及重点机构或场所的工作人员。
专家指出,慢性病患者不仅可以接种,反而是最需要接种的重点人群。面对流感,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的有效手段。即使得过流感或打过疫苗,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因为疫苗提供的保护并不绝对。日常防护措施同样重要,包括勤洗手、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室内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少去密闭人多场所,出现症状要居家隔离,外出就医戴好口罩。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也是保护家人的关键期,接种疫苗加上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强的防护盾。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新浪财经,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