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怕无霜”,明日农历九月十一,不见霜有何预兆?早看早知道,老辈人留下来的老经验。
时间过得真快,明日农历九月十一,也是阳历10月31日,10月的最后一天。翻开老黄历,已经到了霜降的第9天,老话说“九月霜降不见霜,十月霜降霜打霜”,意思是说,九月的霜降来得早,夏季的余温尚存,冬季的寒气还比较弱,虽然到了霜降节气,也很能看到下霜的现象。十月的霜降来得晚,冬季的冷空气占据主导地位,已经到了霜上加霜的寒冷时节。
从今年来看,农历九月初三霜降,是近几年来得比较早的霜降,前几天受降雨影响,霜降前几天,还有些霜降的感觉,天气还比较冷,人们都捂上了厚厚的冬装。但从今天开始,气温有所回头,人们仿佛回到了初秋时节。
对于这样的反常天气,农村有经验的老人说“
九月怕无霜
”,意思是说,人们害怕九月看不到下霜的现象。
明日农历九月十一,看不见霜有啥预兆?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怎么说?
一、九月十一不见霜,十月立冬穿单装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十一看不见下霜,到了十月立冬,天气还会比较温暖,还能穿单衣。
按照天气变化规律,农历九月已经到了金秋时节,万物已经成熟收获,马上进入冬藏时节。此时正处在深秋与初冬交替之时,昼夜温差大,早晨会看到凝结在植物上的霜。
霜,一般出现在九月深秋的霜降节气之后,老话说“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成霜矣”,意思是说,霜降出现在九月中旬,寒气而升,露水开始凝结成霜。
霜,不是来自天空,而是来自空气中的水汽。霜降之后,昼夜温差大,白天中午的高温,会产生水蒸气,升腾到空中,遇到夜晚0度左石的低温,空气中的水蒸汽,就会在植物上凝结成白色冰晶,人们称之为“霜”。
按照正常的天气变化,九月应该会出现下霜的现象。如果到了九月十一还没有霜,说明气温还比较高,到了十月的立冬节气,天气还会比较温暖。但这并不意味着,冬天的天气不寒冷,只是提醒人们,寒冷的天气推迟了。
二、九月十一无霜降,来年三月冻死秧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十一没有霜降,冬天寒冷的时间会推迟,到了来年的三月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会冻伤返青生长的秧苗。
这句农谚就是提醒人们,到了该寒冷的九月,看不见霜,意味着天气出现了异常,农事生产会遭受到不利影响,造成粮食欠收,不利人们生活。
三、九月十一不见霜,来年农夫要吃糠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十一看不见霜,说明天气异常,会影响到粮食产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旧社会会出现农民吃糠的现象。
在过去的农耕时代,没有现代的天气预报,人们都是根据某天的天气,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走势和指导农业生产。
农历九月十一,已经到了深秋,此时的夏季暖温已经退去,被冬季风所代替,晚上的气温已经接近冰点,如果遇到白天温热的天气,出现下霜是正常的天气现象,能增产增收。
四、九月十一见了霜,冬雪一场接一场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十一看见了下霜,预兆着冬天的雪会比较多,一场连着一场。
老话说“九月十一满地霜,十月立冬穿棉装”、“九月十一若霜降,冬至白雪堆满堂”、“九月十一天降霜,来年粮食装满仓”。
这些农谚的意思是说,九月十一出现了下霜,十月立冬开始寒冷,冬至会出现降大雪的天气,预示来年会是个好年景,庄稼丰产高产,粮食装满粮仓。
这些农谚,都是古人对于天气变化规律,和农事生产相关联的经验总结,表现出古人,对于九月天气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九月十一的天气现象,就能预知接下来的天气走势,起到了提示作用。但这些农谚只是个大概率,只能做为参考和学习,现代的天气预报,才能让人们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气的走势。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头条,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