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死神搏斗19天后,徒步遇险的林女士终于苏醒,饥饿哭闹却无法吞咽的细节令人揪心。高原失温与高反的致命组合警示我们:行前必须体检、适应训练、学习急救知识,途中要警惕身体信号,任何"坚持一下"的念头都可能致命。
10月29日,党岭高反失温女孩林女士的父亲告诉记者,女儿于27日已有苏醒迹象,28日下午经医生评估后已转至康复医院。父亲:她的康复可能要好几个疗程,前几天只能眼睛睁一下,今天她肚子饿,哭着要吃饭,但吞咽功能没恢复。

这是一个令人揪心又稍感宽慰的消息。在与死神搏斗了19天后,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因严重高原反应和失温而昏迷的林女士,终于出现了苏醒的迹象。
一、事件的关键时间点
时间点及事件进展:
10月9日:林女士在四川党岭徒步时发生严重高反并失温昏迷。
10月27日:出现苏醒迹象。
10月28日:经医生评估,从ICU转至康复医院。
10月29日:父亲向记者透露,女儿因饥饿哭闹,但吞咽功能尚未恢复。

二、当前状况与康复挑战
虽然林女士已经睁眼,并能表达饥饿,但这仅仅是漫长康复之路的第一步。
· 意识的恢复:从昏迷到出现苏醒迹象,意味着她的大脑功能开始有初步的好转。但此刻她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可能还处于非常脆弱和混乱的状态。
· 身体的挑战:“哭着要吃饭但吞咽功能没恢复” 这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康复过程的艰难。这不仅是喉咙肌肉无力的问题,更涉及复杂的神经反射。强行喂食可能导致致命的吸入性肺炎。目前,她的营养供给很可能仍需依赖鼻饲管。
· 漫长的疗程:正如她父亲所说,康复可能需要好几个疗程。这通常包括高压氧舱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等,目的是重新激活受损的脑神经和身体机能,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三、事故回顾与原因分析
这起不幸的事件,是多个危险因素叠加的结果。
· 环境因素:党岭地区海拔较高,特别是徒步路线中的葫芦海一带,海拔约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意味着低温、低氧和变幻莫测的天气,环境极其严酷。
· 个体因素:高原反应(急性高山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迅速发展为高原肺水肿(HAPE) 或高原脑水肿(HAPE),这两种都是足以致命的急症。
· 失温的致命协同:失温(Hypothermia) 与高反形成了致命的恶性循环。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一旦因体力不支、衣物潮湿或暴露于大风中,身体产热跟不上散热,核心体温就会开始下降。失温会加剧意识模糊和判断力丧失,而高反引起的头晕、乏力又会让受害者更难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最终导致昏迷。
四、多么痛的教训:高原徒步安全指南
林女士的遭遇是一个沉重的警示。如果你也热爱户外和登山,请务必将安全置于首位。
· 行前准备
1. 健康评估:出发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咨询医生。心、肺、脑、肝、肾有明显病变,以及严重贫血或高血压者,不宜进入高原。
2. 适应性锻炼:提前进行如游泳、慢跑、登山等增强体能的训练。
3. 知识储备:学习高反和失温的早期症状及处理方法,这是保命的知识。
4. 装备检查:准备抗风防雨的冲锋衣、排汗内衣、保暖中层、高帮防水徒步鞋、羽绒服、手套、帽子、保温毯、备用电源等。“洋葱式穿衣法” 是关键。
· 行程中注意事项
1. 循序渐进:切忌突然从低海拔飞到高海拔并立即开始徒步。安排2-3天的适应期,让身体逐步适应缺氧环境。
2. 主动御寒:感觉冷之前就要添加衣物,保持身体干燥(汗水会迅速带走体温)。
3. 保持能量:少量多餐,摄入高热量食物,并大量饮水。
4. 关注信号:若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口唇发紫、步态不稳(像喝醉酒一样)、意识模糊等严重高反症状,或出现无法控制的寒颤、言语含糊、昏睡等失温征兆,必须立即终止行程,果断下撤。“坚持一下”的念头在高原上是极其危险的。
希望林女士能继续坚强地走下去,早日完全康复。也希望每一位户外爱好者都能敬畏自然,做好万全准备,平安归来。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