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刀光剑影下,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故事,正演变为地缘政治的角力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ODM巨头闻泰科技决定收购从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剥离的安世半导体。这是一场典型的“蛇吞象”式并购。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

刀光剑影下,一场看似普通的商业故事,正演变为地缘政治的角力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ODM巨头闻泰科技决定收购从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剥离的安世半导体。这是一场典型的“蛇吞象”式并购。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在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上全球第一、逻辑芯片全球第二,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特斯拉、博世等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的巨头。而闻泰科技2017年账上货币资金仅153.68亿元,却要吞下估值超300亿元的安世。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历经三年、分三轮收购,到2020年,闻泰科技终于以约340亿元的对价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100%股权的收购。这场并购被视为中国企业迈入全球半导体上游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六年后的今天,这场看似完美的联姻在政治干预下濒临分崩离析。荷兰政府突然介入,以罕见的强制手段“冰封”了安世的全球运营,闻泰科技一夜之间失去了对其核心利润来源的实际控制权。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要理解今日之困局,必须回溯到故事的起点。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蓄谋已久的战略转型。在2018年之前,闻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手机ODM厂商,依赖成本与规模优势为全球主流品牌提供智能手机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服务。为了摆脱低利润、弱议价能力的局面,闻泰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上游——半导体行业。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安世半导体前身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后成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业务部门。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标准器件供应商,安世在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功率MOSFET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技术积累。在被闻泰收购前,该业务于2017年被以建广资产为首的中国财团从恩智浦手中收购,成为一家在荷兰独立运营的公司,为闻泰后续的介入创造了条件。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收购历时两年多,涉及总金额高达338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整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间接参股、取得控制权、迈向100%控股。闻泰动用了银行并购贷款、关联方借款和股权融资等多种工具完成这笔巨额交易,彰显其志在必得的决心。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看,闻泰对安世的收购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并购完成后,安世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业绩的全面跃升,成为闻泰科技绝对的“利润奶牛”。安世的营收保持稳健,即便在半导体行业周期性疲软的2023年和2024年,其营收也分别达到了21.5亿美元和20.6亿美元,并在2024年实现了市场份额的逆势增长。安世还加大研发投入,新增近千项全球专利,特别是在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前沿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然而,地缘政治的阴云开始聚集。自2018年以来,美国将半导体产业视为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通过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多种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荷兰作为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的所在地,成为这场博弈的前沿阵地。美国对闻泰和安世的打击层层递进,最终通过“长臂管辖”点燃了导火索。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源自美国的技术。随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宣布自2025年11月底起,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实体清单上公司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直接将安世拖入了美国管制的漩涡。

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事件始末 地缘政治下的商业博弈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荷兰政府选择站在地缘政治而非商业自由的一边。荷兰法院与政府部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迅速剥夺了闻泰科技在人事任命上的最高控制权,并对安世半导体及其遍布全球的30个法律主体实施为期一年的运营冻结。这一系列操作导致闻泰科技虽然在法律上仍是安世的股东,但已暂时失去了对这家年收入近150亿元人民币的核心子公司的实际运营控制权。

面对突如其来的“失控”局面,闻泰科技迅速做出反应,谴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和“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对待”,并誓言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积极寻求中国政府的支持。资本市场随之动荡,闻泰科技股价连续暴跌,市值大幅蒸发。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发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的元器件和成品。这一措施扼住了安世全球交付的“咽喉”,形成了强大的博弈筹码。

安世事件的影响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首当其冲的是全球汽车产业。安世是汽车半导体领域不可或缺的供应商,尤其在车用晶体管、二极管等基础但关键的元器件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高达约40%。中国的出口管制令发出后,安世的芯片出货立即中断,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等行业组织迅速发出紧急警告,称如果争端无法迅速解决,全球汽车生产线可能面临停摆风险。

随着供应链危机迫近,事件迅速演变为外交层面的直接对话。荷兰经济部长表示希望与中方展开磋商,以寻求解除中国的出口管制。与此同时,安世内部的控制权争夺趋于白热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陷入分裂和对抗的混乱状态。

闻泰与安世的六年风云,从一桩商业教科书式的“蛇吞象”并购,演变为一场地缘政治驱动的“冰封局”。这起事件本质上是在全球化退潮和“科技脱钩”愈演愈烈背景下,商业逻辑被地缘政治强行扭曲的标志性案例。它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半导体等敏感科技领域,跨境投资和并购面临的政治风险已空前加剧。企业在构建全球供应链时,必须将地缘政治风险纳入核心考量,避免在关键环节受制于人。截至2025年10月下旬,安世半导体的最终归属依然悬而未决。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新浪财经,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736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