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池中抽烟吐痰的视频引爆网络,监管部门连夜扣押问题批次并立案调查。这已是三年来酸菜行业第二次因卫生乱象曝光,暴露出小作坊监管难题。法律条文虽在,执行却成空谈——唯有全程监控与重罚并举,才能守住舌尖安全。
一口浓烟,让食品安全似烟消逝;一口唾沫,轻蔑地啐向了公众健康。
一段发布于社交平台的视频,记录下了这样令人反胃的画面:一名男子站在酸菜池中,手持钢叉翻动酸菜,嘴里叼着香烟,随口向酸菜池中吐痰。视频迅速引发公众愤慨,网友直呼:“这样的行为太恶劣,这家企业应该受到应有处罚!”
10月27日,辽宁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已连夜开展调查执法,该批次酸菜已被全部扣押,未流入市场,并将按照相关操作规程销毁。通报强调,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01 事件全貌:从网络视频到官方通报
这起引发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起源于一段在社交平台传播的视频。视频中,一名男子站在酸菜池中作业,一边抽烟一边向池内吐痰。
长达30秒的视频显示,该男子在使用钢叉翻动酸菜的过程中,全程吸烟并随地吐痰。
10月27日,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官方通报,回应公众关切。通报确认,网友反映的“酸菜腌渍池作业工作人员抽烟并吐痰”情况属实。
官方通报中明确指出,10月26日晚,市场监管局已连夜开展调查执法。该批次酸菜已被全部扣押,未流入市场,并将按照相关操作规程销毁。
02 监管响应:从地方到省级的迅速行动
监管部门对此次事件反应迅速。10月26日晚,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连夜开展调查执法工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获悉,该事件确系发生于辽宁葫芦岛市,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
市级市场监管相关负责领导已抵达现场,正在调查处理此事。多级监管部门的联动响应,显示出对此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视。

03 历史阴影:三年前的类似事件
这并非酸菜行业第一次因卫生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2022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湖南岳阳多个酸菜供应企业的酸菜腌制过程不卫生问题。
三年前的那次曝光,对整个酸菜行业造成重创。然而,就在消费者认为行业已完成刮骨疗毒、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时,相似的画面再次上演。
南北酸菜制作方式虽有不同,但卫生标准应当完全一致。制作过程中不抽烟是基本常识,随意吐痰更是严重冲击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04 行业痼疾:小作坊式生产的监管难题
腌制酸菜的企业多为小企业、小作坊,分布较为分散,客观上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这些小作坊购置机械、实现完全自动化生产较为困难,传统腌制酸菜的方式一时难以迭代。正因如此,监管更不能缺席,否则酸菜池里的烟头只会越扔越多。
05 法律框架:有法可依,为何执行难?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卫生标准,从业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
《老坛酸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规范》对酸菜腌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也做出明确规定。
尽管有这些标准规范,企业依旧我行我素。向酸菜里加“料”,俨然成为行业惯例。

06 解决之道:从惩戒到全程监管
针对此次事件,兴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明确表示,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除了重罚外,监管更需要亡羊补牢。比如要求企业安装监控设备,便于远程监控;通过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让不卫生的行为无“缝”可钻。
企业和从业者应谨记,自己手中的产品是他人口中的食品,守住良心、守住道德、守住安全,才是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企业的生命线。
三年前,湖南岳阳酸菜生产乱象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引发行业震动;三年后,辽宁兴城再次上演类似剧情。酸菜池中的烟头和痰渍,照出的不仅是某个企业的失范,更是整个行业难以根治的痼疾。
酸菜卫生不能只靠网友的镜头监督。当法律条文被悬置,行业规范被忽视,再严格的标准也会在酸菜池中消散如烟。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