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严禁手机进课堂,倡导"息屏行动"减少网络依赖,同时保障学生睡眠、运动及学业减负,家校合力打造健康用网环境。从设定"无屏时光"到家长以身作则,共同守护孩子身心成长。
10月24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明确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同时通过“息屏行动”减少网络依赖,并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内容监管。

教育部在10月24日印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中,确实明确提到了网友关心的这些内容。一、快速了解这份文件的更多要点
电子产品管理: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
网络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 "息屏行动" ,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
️ 网络环境净化:压实网站平台责任,优化算法,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各类网络内容管理。
学业压力缓解:严控作业总量,鼓励设置 "无作业日" ;规范考试管理,不得按成绩排名。
体育锻炼保障:全面落实中小学生 "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
睡眠时间保障:科学安排作息,严禁挤占睡眠时间。

二、关于"息屏行动"
"息屏行动"的核心是倡导学生和家长有意识地减少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培养健康的用网习惯。它强调家庭的共同参与,不仅仅是限制孩子,也鼓励家长一起行动起来,通过约定、榜样示范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如何践行"息屏行动"
想要在生活中落实"息屏行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 设定"无屏"时光: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商定每天或每周固定时段(如用餐时间、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用来交流、阅读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
· 培养替代兴趣: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发展艺术爱好、多与同伴进行线下互动,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体验减少对虚拟网络的依赖。
· 利用技术辅助:善用设备自带的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功能,或者为各类App设置使用时限,帮助自己更好地执行计划。
· 家长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刷屏"行为,多陪伴孩子,能起到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