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FAST捕获30亿光年外神秘重复射电暴FRB 20231015C,信号呈现精准"三连峰"结构,释放能量堪比太阳日辐射量。国际观测网络已启动联合破译,这组暗藏分形数学特征的"星际密码",或将刷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再次带来震撼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公布,科研团队通过FAST捕获到一组来自30亿光年外的重复快速射电暴(FRB),其信号特征与已知天体物理现象存在显著差异。这组被命名为FRB 20231015C的神秘信号,呈现出令人费解的周期性规律,犹如宇宙深处传来的"星际密码",引发天文界广泛关注。

突破性观测技术立大功 FAST凭借500米口径的超强灵敏度,在2023年10月15日的例行巡天中首次捕捉到这一信号。令人惊叹的是,该信号在后续72小时内重复出现17次,每次持续约3毫秒,释放能量相当于太阳一整天辐射量的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FAST新安装的19波束接收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使望远镜能同时监测更大天区,极大提高了捕获此类瞬时天文现象的概率。

信号结构暗藏玄机 更让科学家兴奋的是,这些信号展现出独特的"三连峰"结构——每个脉冲都由三个强度递减的子脉冲组成,间隔精确保持在0.817毫秒。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灵芝指出:"这种精密的时间对称性在自然天体现象中极为罕见,目前尚无法用磁星爆发或中子星碰撞等已知理论完美解释。"计算机模拟显示,信号源可能来自一个以每秒600转自转的超高密度天体,其表面存在特殊的磁场结构。
星际通讯猜想引发热议 虽然科学界主流观点仍倾向于自然天体起源,但信号中检测到的氢原子谱线偏移现象,意外与某些地外文明通讯理论模型吻合。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已将这组信号纳入重点分析对象。值得注意的是,FAST团队开发的新型AI解码系统,在信号中识别出分形数学特征,这种结构常出现在具有信息编码特性的序列中。不过项目组强调,目前所有"人工痕迹"分析都需保持审慎态度。
多国望远镜联合追踪 为破解这个宇宙谜题,中国天眼已启动"全球联测"计划。美国绿岸望远镜、欧洲VLBI网络等国际设施将协同观测,试图定位信号源的具体方位。据透露,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遗址也将架设临时接收设备,弥补西半球观测盲区。这次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或将为人类理解宇宙开辟新视角。
无论最终结论如何,FAST的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领先实力。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赖斯教授所言:"每次我们打开新的观测窗口,宇宙总会送来意想不到的礼物。"这次捕获的神秘信号,或许正携带着刷新人类宇宙认知的重要信息,等待科学家们继续破译。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