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用大数据‘隐形资助’温暖学子:当系统发现学生餐饮消费低于8元,便自动发放200-500元补助,六年累计帮扶8600人次,既精准又守护尊严。”

南京邮电大学又一次用温暖举动刷屏朋友圈——近日多名学生在社交媒体晒出截图,显示饭卡账户突然多出200-500元不等的补助金,查询后发现是学校通过"隐形资助"系统自动发放。这已是该校连续第六年实施此类精准帮扶,累计补助学生超过8600人次,发放金额达430余万元,被师生亲切称为"最暖心的突然惊喜"。
大数据绘就"精准帮扶地图" 南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透露,这套智慧帮扶系统会综合分析校园卡消费记录、图书馆门禁数据、超市购物频率等15项指标。当系统检测到学生单日餐饮消费低于8元、月均食堂就餐超过60次但消费总额偏低等特征时,便会自动触发资助机制。为确保隐私,所有数据处理均通过算法完成,工作人员无法查看具体个人信息。2023级学生小林感动地说:"收到短信才知道卡里多了钱,这种照顾尊严的帮助太贴心了。"
动态调整的温暖方程式 与简单"撒胡椒面"式的补助不同,南邮的资助金额会随物价指数动态调整。今年秋季开学后,系统主动将基准线从原来的每日7元调至8元,补助金额也相应上浮20%。更人性化的是,对考研冲刺阶段频繁泡图书馆的学生,系统会智能增加补助额度;遇到突发家庭变故的学生,辅导员可启动"急速通道"72小时内完成帮扶。这种"静默关注,及时出手"的机制,成为高校资助育人的创新样本。
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 翻开南邮的资助日志,藏着许多动人细节:为保护学生自尊心,充值记录显示为"系统结算";发放时间多选在节假日前后;受助学生毕业时才会收到完整的帮扶档案。该校党委副书记表示:"我们不仅要解决经济困难,更要守护心灵晴空。"这种教育理念已结出硕果——近年受助学生中,72%获得过奖学金,35%选择参与支教等公益活动。
这场持续六年的"隐形资助"实践,展现了高校人文关怀的新高度。当资助从"被动申请"变为"主动发现",从"大张旗鼓"转为"细雨润物",教育的温度正以更优雅的方式抵达每个需要呵护的心灵。或许正如那位在朋友圈写下"被学校'偷袭'温暖到"的同学所言:最好的帮助,就是让你感受不到被帮助的痕迹。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