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一根色彩斑斓的玉米,在电商直播间里标价7800元,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这玉米是金子做的吗?”“上手盘了一个星期,开始变亮了”、“玉化成功了,冰透碧玺带碎冰”……最近,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类......

一根色彩斑斓的玉米,在电商直播间里标价7800元,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这玉米是金子做的吗?”

“上手盘了一个星期,开始变亮了”、“玉化成功了,冰透碧玺带碎冰”……最近,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类似的帖子,配图上是从未想象过的玉米模样——五彩斑斓、晶莹剔透。

“文玩玉米” 这一新奇概念正在席卷社交平台,生鲜电商平台时常断货,价格从几元到上万元不等。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1 玉米变形记:从田间作物到文玩新宠

在云南安宁市温泉街道,熟透的文玩玉米秆挺立田间,游客们拆苞叶的过程被形容为“比抽盲盒还惊喜”。

来自四川的张阿姨怀抱五彩玉米,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战绩”:“我拆出了彩虹糖、奶茶色,这个又像是琥珀!”

这些不是普通的食用玉米。某生鲜电商平台买手丁丁解释道:“日常吃的甜玉米、糯玉米水分大、颗粒软,把玩的话容易发霉、掉粒。文玩玉米多为小众观赏型品种,颗粒坚硬、密度高、果皮厚实而且颜色独特,但不适合食用。”

在“万物皆可盘”的潮流下,文玩玉米迅速跻身年轻人文玩清单的前列。据调查,文玩玉米在小红书已收获1.2亿浏览量,超58万篇讨论笔记。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2 价格游戏:从几元到万元的炒作链条

文玩玉米的价格体系呈现两极分化。普通品种的“毛料”(未经盘玩的原材料)售价在每根几元到十几元;经过初步处理的“半成品”玉米串,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

而部分颜色独特的“精品”玉米串,价格可达上千元,部分稀有品相甚至被炒到上万元。有玩家透露,2024年入手的文玩玉米价格是当前市场价的两倍。

闲鱼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文玩玉米毛料”搜索量暴涨342%,定制加工服务订单量较平日翻倍。

线上直播间里,商家从深夜到凌晨持续开盒,用“润透感”“奶敷敷”等营销词汇推销产品。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3 心理机制:指尖上的解压与圈层认同

为什么年轻人会对一根玉米情有独钟?

对95后博士在读生李烨来说,文玩玉米的触感“温润如玉,手感极好”。她坦言:“疲惫时随手一盘,很解压、治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海超分析,这种喜爱本质是年轻人通过共同审美建立圈层认同的过程。在中国人的共同记忆里,玉米这一家常农作物给人以朴素、真实的印象,承载着广泛的情感投射。

“盘玩”时,手指的反复摩挲、物件的触感反馈,确实能刺激手部神经,分散注意力,让人从焦虑情绪中脱离出来,达到“心理放松”的效果。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4 财富幻梦:种植风险与市场泡沫

文玩玉米的走红也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对种植户而言,文玩玉米单亩收益可达2至3万元,是传统玉米的3倍甚至10倍。

在云南安宁,传统玉米种植一亩地收入约800元,而改种七彩文玩玉米后,每亩能收入3000到5000元。

然而,种植文玩玉米并非一帆风顺。江苏一位种植户的经历极具代表性:2024年他跟风种植100亩文玩玉米,因夏季台风导致玉米倒伏,最终仅收成12亩,且半数玉米因品相残缺只能低价处理给养殖场喂鸡,直接损失超20万元。

市场端,供大于求的苗头已现。据媒体报道,文玩玉米市场在2024年达到热度峰值后,随着大量种植户涌入,2025年将出现明显供大于求现象,价格回落趋势已显现。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5 暗藏危机:健康隐患与市场乱象

康复科医生提醒,过于频繁的“盘”,可能损害健康。长时间、高强度“盘串”,可能引发腱鞘炎。

特别是在盘玩时,若只有一个大拇指活动,而且长时间保持这一个姿势,更容易造成肌腱损伤。

更值得警惕的是健康与安全隐患。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会采用工业染料浸泡、注胶等化学手段伪造“稀有颜色”文玩玉米。

此类玉米残留的染料含重金属成分,长期盘玩可能危害健康

此外,由于文玩玉米多是线上销售,一些在直播间看上去漂亮的玉米,有可能是商家故意开美颜滤镜,或因为光线色差。

有消费者反映:“有一次我买的是粉色的文玩玉米,拿到手却是褐色,而且玉米头没长满,还掉了粒子。”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06 理性声音:是情感寄托还是智商税?

面对文玩玉米热潮,大众态度呈现明显分歧。

支持者将其视为“精神慰藉”。30岁左右的女性是消费主力,她们认为玉米打破了传统文玩的距离感,小巧可爱又便于携带,盘玩过程能带来踏实的满足感。

反对者则痛斥其为“智商税”。不少网友发现,用“文玩玉米”搜索的毛料价格,比“仓鼠磨牙棒”同类产品高出数倍,两者本质并无区别。

文玩卖家李希坦言:“文玩玉米就是图个好玩,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追求高价,更不要听信什么‘收藏保值’。”

文玩玉米爆红:一根近万元?谁在消费年轻人的焦虑?

在云南安宁的种植基地,从“论斤称”的农产品跃升为“论件卖”的文创品,文玩玉米的价值比传统玉米飙升了5-10倍不止,成了长在地里的“摇钱树”。

而在上海一家写字楼里,95后何冰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粉色的文玩玉米,它不再是从前那个“朴实无华”的粮食,而被赋予了配饰、收藏、社交等多重属性。

从农田到文玩市场,这根小小的玉米,承载着年轻人对自然的怀念,对个性化的追求,也映照出当代社会的消费焦虑与情感需求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7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