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指责中国稀土管制是“对抗世界”,却无视自身90%的贸易败诉率和阻挠WTO的霸权行径。中国反制精准击中美国军工命门,特斯拉等企业已面临断供危机。外交部表态:"对抗将奉陪到底,对话大门始终敞开",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战略定力。
据@环球网10月16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公开批评中国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的出口管制是“中国对抗世界”,并宣称将联合盟友合作应对。这一指责迅速遭到中方有力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方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一、美国双重标准暴露其霸权逻辑
可以说,美方对中国稀土管制的指责,与其自身的贸易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声称“中国操纵市场”,并宣布将在多个产业设立价格下限以作反制。然而,数据显示,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被告席上已败诉90%的案件,却通过阻挠上诉机构运作、拒绝执行裁决等方式践踏多边规则。
所以谁才是操控市场、操控世界的那一方?
我想,就是用脚投票,大家也会选择美方!
实际上,美国对国际规则始终秉持“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态度。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被WTO专家组裁定违规,但美国不仅拒绝调整政策,反而通过阻挠法官任命导致WTO上诉机构停摆。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做法,严重冲击了国际司法主权平等原则。

在贸易领域,美国对中国优势产业的打压更是尽显霸权任性。从以“重建本土造船业”为名对中国船舶加收歧视性港口费,到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巨额本土补贴,再到不断扩大对中国芯片技术的封锁范围,每一举措都与WTO规则背道而驰。美方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90%以上,却对自身长期享受全球稀土供应链红利而无视中国合理的资源保护需求,这种双重标准恰恰揭示了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
二、美方反应凸显战略焦虑与应对失据
面对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美方表现出明显的战略焦虑。贝森特财长在强硬威胁与缓和表态之间快速摇摆,既声称可能驱逐在美的数十万中国留学生,又表示“100%的关税不一定会实施”。这种矛盾姿态反映了美国在应对中国反制时的无计可施。

美方试图构建国际统一战线向中国施压,但现实是所谓的“稀土同盟”难以形成。欧洲虽对稀土管制表示担忧,但首要目标是通过合规申请保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印度立场摇摆不定;韩国明确希望缓和与中国关系;日本国内务实派也倾向于温和的外交路线。全球产业链深度交织的背景下,美国单纯依赖制裁手段的作法已难以奏效。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规则践踏,已开始对自身经济造成反噬。据欧盟商会调查,约三分之一受访企业家将中美经贸摩擦列为主要担忧。2018年以来对华加征关税的成本几乎100%转嫁给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如今,中国的稀土全产业链管制更精准击中了美国军工与新能源产业的“命门”,洛克希德·马丁因稀土短缺推迟F-35升级项目,特斯拉等企业因电池材料断供面临交付危机。
三、负责任大国的理性选择与世界和平的共同责任
中国对稀土资源的出口管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产业链安全的考量。商务部公告明确,对最终用途为紧急医疗、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救助等人道主义救援的出口,可豁免申请许可。这种“分层分类”的管理方式在兼顾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为国际合作留出了空间。

作为一个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中国有权利也有责任确保关键战略资源不被滥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如果美国选择对抗,中国将奉陪到底;”
当然,林剑还说:“如果愿意对话,中国的大门始终敞开!”
而这种坚定而理性的态度,与美国在威胁与示好之间的摇摆形成鲜明对比。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全球贸易需要的是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对抗。国际秩序需要的是规则共守,而非单边垄断。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不是寻求对抗,而是对霸权霸凌的正当回应,更是对公平贸易秩序的维护。这一举措着眼于构建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全球资源管理机制,最终惠及所有秉持公正、公平原则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而我们敢于也有实力与霸权说“不”,给除美国以外的国家打了一个样,大家都可以跟着学!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江宝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