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荒漠上空,一道白光闪过,随后是震耳欲聋的轰鸣——红云般的“蘑菇”翻卷升腾,绽放在天地之间,一代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荒漠,一道强烈的白光掠过茫茫戈壁,......

荒漠上空,一道白光闪过,随后是震耳欲聋的轰鸣——红云般的“蘑菇”翻卷升腾,绽放在天地之间,一代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

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荒漠,一道强烈的白光掠过茫茫戈壁,一声轰隆隆的雷霆巨响之后,红云般的“蘑菇”翻卷升腾。
距离爆心60公里的观察所,几千人叫着、跳着、笑着、拥抱着,把帽子抛向空中,任凭泪水流淌。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随着电波传遍世界。这声“东方巨响”,不仅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更让中华民族的腰杆挺得更直。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01 核威胁下的艰难起步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国际环境却日趋恶劣。美国不断挥动核大棒威胁中国,使毛泽东意识到,要反对核武器,就得自己先拥有核武器。

1950年代,中国曾一度寄希望于苏联的技术援助。1955年,苏联帮助中国建造了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一个回旋加速器。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这种有限的援助也走到了尽头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以与美国、英国等国家正在谈判禁止试验核武器为理由,提出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更严峻的是,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到8月23日,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33名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回国。

此时的中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吃不饱肚子。在严峻的经济困难面前,中央领导层甚至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也出现了不同意见。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02 隐姓埋名的英雄们

在曾经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荒山野岭,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我愿以身许国!”——1961年4月,当王淦昌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必须严格保密隐姓埋名,断绝一切海外关系”的要求时,他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

从此,科学家王淦昌“音讯全无”,在国际物理学界消失了17年,而西北大漠深处多了一个叫“王京”的老头。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愿不愿意参加这项需要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重任。

那年34岁的他,结婚才5年,便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开始了隐姓埋名28年的生活。

王承书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也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

面对钱三强的三次邀请,她三次都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愿意!”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03 艰苦卓绝的科研攻关

在罗布泊的“死亡之海”中,建设者们忍受着极端的环境,建设中国核试验基地。他们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

在青海金银滩草原,221基地的建设者们住在窑洞里,吃青稞粉、谷子面,一个月两钱油,几乎没有任何副食品,能吃到的就是白菜汤。吃不饱就去挖野菜。

计算繁复是氢弹研究缓慢的主因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仅在上海有一台每秒运算达万次的计算机,但绝大多数时间都要用于当时正紧鼓密锣进行的原子弹测试。

于敏经常和同事人手一把计算尺,日夜计算。

1965年,几十名科研人员要从北京到上海上计算机进行计算。那时条件有限,上海那边没有被子,几十个人出门都是自己带着铺盖卷

当时计算机要用计算带打出结果,非常繁琐,计算带要用麻袋装。科研人员要小心查看每一条纸带,因为每一个计算机打的眼,都不能破裂,否则可能导致丢失正确的数据。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04 历史性的时刻

1964年10月16日15时,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在新疆罗布泊荒漠,一道强烈的白光闪过,一声轰隆隆的雷霆巨响之后,红云般的“蘑菇”翻卷升腾。

15时04分,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拿起了通向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的专线电话,声音有些颤抖:“报告总理……原子弹已经爆炸成功!”

周总理马上将好消息报告给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作出指示:“一定要再次确认是否是核爆炸,以便使外人相信。”

防化学院原院长苗汝坤等战士们在第一时间冲进了蘑菇云,进行核实。

得到核实报告后,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再一次汇报:“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确确实实爆炸了!”

中国从此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当晚,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职人员时,他满面春风地宣布了这一喜讯。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周总理风趣地说:“大家可以欢呼,可以鼓掌,可不要把地板跳塌了哟。”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05 打破核垄断的深远影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国政府立即向世界主动公开了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消息。

新华社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原因以及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一贯立场。

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用了8年6个月,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综合国力尚属落后的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从导弹到原子弹、氢弹,再到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核电站;从人造地球卫星到探月、探火,再到中国空间站……数十年来,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接力奋斗,一次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61年前今天?罗布泊那声巨响让中国挺直腰杆!

61年过去了,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那份精神依然在传扬。如今,从核电站到航天空间站,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仍在续写着新的传奇。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钱三强的话依然掷地有声。

那些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身影,已经化作历史星空中最明亮的星,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04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