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规赋予夫妻互查房产车辆权利,保障婚姻弱势方财产知情权,减少隐藏资产风险,同时面临信任挑战与执行边界问题。
广东省内夫妻将可互查对方名下财产的情况、原因、影响及启示
一、核心政策情况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10月11日通过《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八条规定:
夫妻一方持身份证、结婚证等证明夫妻关系的有效证件,可依法向不动产登记、车辆管理单位申请查询另一方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应当受理并出具书面材料。
该政策明确赋予夫妻双方财产知情权,覆盖房产、车辆等核心资产,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婚姻中经济弱势方的合法权益。
二、政策出台的深层原因
现实需求驱动
财产隐蔽问题突出:婚姻纠纷中,一方隐藏、转移、变卖共同财产的现象频发。据统计,近5年内我国40.9%的离婚女性对财产分割不满意,13.5%认为男方隐瞒或转移财产。
全职群体权益困境:全职妈妈等不直接管理家庭财产的群体,在离婚时常因信息不对称陷入被动。例如,男方通过借贷制造共同债务,女方往往难以举证。
法律体系完善需求
填补地方立法空白:此前,广州(2010年)、青岛(2010年)、济南(2011年)等地已出台类似规定,但未形成全省统一标准。广东省此次立法实现了制度覆盖的全面性。
呼应上位法精神:与《民法典》中“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的规定衔接,强化可操作性。
社会结构变化推动
婚姻稳定性下降:高离婚率背景下,财产纠纷成为婚姻破裂的主要矛盾之一。法律介入成为平衡双方利益的关键手段。
性别平等意识提升:政策强调“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回应社会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关注。

三、政策实施的多重影响
积极影响
保障弱势方权益:经济依赖方可通过合法途径掌握财产信息,减少被隐瞒、转移资产的风险。例如,全职妈妈可查询配偶名下房产,避免离婚时“净身出户”。
倒逼诚信行为:财产透明化可能减少一方恶意隐藏资产的行为,促进婚姻中的财务诚信。
降低司法成本:明确财产状况可减少离婚诉讼中的举证难度,缩短纠纷解决周期。
潜在挑战
信任危机风险:查账行为可能被解读为对伴侣的不信任,引发家庭矛盾。据调查,47.1%的人支持夫妻互查财产,但27.3%反对,反映出社会对“公权力介入私域”的矛盾心理。
执行边界模糊:目前政策仅覆盖房产、车辆,未涉及银行账户、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仍不接受配偶查询,导致“完全知情权”难以实现。
滥用风险:个别案例中,查账可能被用于恶意干扰对方正常经济活动,需配套监管措施。
四、政策启示与未来方向
立法层面
扩大查询范围:未来可逐步将银行账户、股票基金等纳入可查询范围,实现“完全财产知情权”。
平衡双方权利:现行政策虽强调女性权益,但基于《宪法》《民法典》的男女平等原则,男性也应被赋予同等权利,避免“单向度保护”引发的争议。
司法层面
明确执行细则:制定操作指南,规范查询流程、材料要求及异议处理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强化隐私保护:建立查询记录保密制度,避免财产信息泄露导致的新矛盾。
社会层面
推广婚前协议:鼓励夫妻通过协议明确财产归属及管理方式,减少婚后纠纷。
加强婚姻辅导:通过社区、律师等渠道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夫妻建立信任,避免因查账引发关系破裂。
金融层面
推动金融机构配合:探索与银行、证券等机构的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金融资产的可查询性。
案例参考:
广州实践:2010年施行的《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已允许夫妻互查财产,实施后为多名全职妈妈提供了维权依据。例如,一女性通过查询发现丈夫隐瞒房产,最终在离婚诉讼中获得合理财产分割。
福建立法:2024年施行的《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明确女性可查配偶财产,引发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广泛讨论,推动全国性立法进程。
结语:
广东省夫妻互查财产政策是法律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婚姻中的经济权力。未来需在保障权益与维护信任间找到平衡点,推动立法从“地方性”向“全国性”升级,最终实现婚姻关系的公平与稳定。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财经时讯,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