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特斯拉FSD审批再添变数!

特斯拉FSD审批再添变数。2025年9月,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热议。文件不仅明确了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标准与实施过渡期,更对变道规则作出严格限制——禁止实线变...

特斯拉FSD审批再添变数。2025年9月,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热议。文件不仅明确了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标准与实施过渡期,更对变道规则作出严格限制——禁止实线变道、借对向车道变道、加塞,且变道触发后需等待至少3秒才能执行。与此同时,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因新规限制、自身安全争议及政策过渡期影响,“明年过审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场围绕辅助驾驶的“规则重塑”,正深刻影响车企研发方向与消费者体验。

特斯拉FSD审批再添变数!

从新规核心内容来看,“安全”与“缓冲”是两大关键词。文件建议202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并设置差异化过渡期: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2027年需满足除数据记录外的所有要求,2028年起需全面达标;已获批准的车型则宽限至2028年满足基础要求,2029年实现全合规。这一安排主要考虑到车企调整成本——仅需软件修改的车型,3个月至1年可完成适配;而需增加传感器、升级数据记录系统等硬件调整的车型,则需约2年周期。例如,部分老款辅助驾驶车型若缺乏数据存储模块,就需重新设计零部件、进行整车测试,漫长的过渡期能避免车企因“一刀切”陷入生产停滞。

最受争议的当属“变道控制”条款。新规明确要求辅助驾驶系统“四不做”:不实线变道、不借对向车道变道、不迫使目标车道车辆不合理减速(即禁止加塞)、变道触发后至少等3秒再执行。这与当前部分辅助驾驶系统的“灵活操作”形成鲜明对比——此前有车型支持“接近实线时快速变道”“拥堵路段小幅加塞”,以提升通行效率,但新规下这些操作将被全面禁止。对此,有汽车领域博主质疑“制定规则的专家或缺乏实际道路使用经验”:比如在高速上遇到前方事故,若临近实线无法变道,可能导致车辆陷入危险;3秒等待时间也可能在车流密集时错失变道时机,反而增加拥堵。但支持者认为,严格规则能减少辅助驾驶系统的“误操作”,避免因算法判断偏差引发追尾、剐蹭事故。

新规落地也让特斯拉FSD的国内审批之路更显渺茫。此前外界猜测FSD可能在2026年进入中国市场,但从当前政策来看,至少面临三重阻碍:一是FSD的变道逻辑与新规冲突,其海外版本支持“根据车流灵活调整变道时机”,若要符合“3秒等待”“禁止加塞”要求,需大幅修改软件算法,而这涉及核心代码调整,耗时可能超过1年;二是新规对数据记录系统的要求,FSD需新增符合国内标准的硬件模块,属于“硬件修改”范畴,需2年左右适配周期,远超出“明年过审批”的时间预期;三是近期FSD自身安全争议不断——美国多起案例显示,其在铁路道口存在“识别失灵”问题,车辆无法及时检测铁轨与火车,安全隐患被广泛质疑,这也让国内监管层对其审批更趋谨慎。

网友对新规与FSD的讨论呈现明显分歧。部分人认为“新规是在保护本土车企”,直言“特斯拉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接下来会被压缩发展空间,既不吓跑外企,也不让其抢占本土智驾市场”;也有人期待“引进先进技术”,认为“开放FSD能倒逼国内辅助驾驶技术进步,形成良性竞争”;还有理性声音指出,新规本质是“基于国情的安全兜底”——国内道路车流密度高、行人非机动车混杂,相比海外更需要严格的辅助驾驶规则,避免技术冒进带来风险。

对车企而言,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内车企如华为、小鹏、理想等,可借助过渡期快速调整算法:华为ADS4.0已开始测试“3秒变道等待”功能,小鹏XNGP则在优化车道识别精度,确保不触发实线变道;而特斯拉若想推进FSD入华,需加快与国内监管层的沟通,推出“中国特供版”算法与硬件。对消费者来说,未来选购辅助驾驶车型时,需重点关注“是否符合2027年新规”,避免买到“过渡期后无法使用核心功能”的车型。

随着2027年实施日期临近,辅助驾驶行业将迎来“洗牌”——技术不成熟、无法适配新规的车型将被淘汰,而合规且体验优秀的系统将占据市场主流。至于特斯拉FSD,若不能在算法、硬件上快速适配国内规则,其入华时间可能进一步推迟至2029年之后。这场围绕辅助驾驶的“规则博弈”,最终将指向“安全与效率的平衡”,而无论政策如何调整,消费者的出行安全始终是核心落脚点。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懂车帝,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424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