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或许并非向往撒娇的模式,而是通过模仿与夸张,在一种复古氛围中重新演绎“温柔依赖”的叙事,获得了一次轻松表达的机会。
近日,一段日常对话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女主播用夹子音般的温柔语气说:“咱们家风扇坏了,光转圈没有风,你能不能把它修好?”这段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模仿,“风扇坏了”也成了一个网络热梗。有网友调侃,一夜之间,全网的风扇都坏了,大家模仿得很开心。
随着“风扇坏了”夹子音的走红,质疑当事人摆拍、炒作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对此,当事人在直播中回应称,他们是真实的,哪有这么长时间的剧本?男方还表示,妻子只是说话温柔而已。
如果是摆拍,那确实不对。未经标注、以假乱真的虚假摆拍短视频会让人反感。真实是人们在短视频控屏的当下近乎底线的要求。
无论这个视频是真实记录还是摆拍表演,它在网上形成了一种现象。打开短视频平台,搜一下“风扇坏了”,相关模仿视频扑面而来,许多人在热闹地参与这场网络狂欢。
一个闺房闲谈,哪怕说话温柔、如同撒娇,也不过是一种个人特征,何以成为一种现象?到底是什么戳中了人们的神经?
客观来说,说话温柔可能只是一种习惯,但因为出现在镜头前,这个习惯遭到凝视,被当作一种撒娇的符号。从心理学上讲,撒娇是一种情感表达与心理博弈的策略游戏,通过柔性关系的构建,发出“你会成全我”的隐性指令。
但这种博弈模式已经略显过时。今天的社会女性,自我形象期待的主流是独立自强、直爽坦率、不依赖男性。回想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综艺、影视节目等,这种叙事更受欢迎。
站在这个维度来看“风扇坏了”夹子音视频,它被视为“旧秩序”的沟通脚本,被解读为对传统分工的召唤(女性负责求助,男性负责出力)。将其对比当下的常见形象表达,反倒让人熟悉又陌生,也是在今天“大女主”风潮下颇有点另类的存在,可能由此获得了一种特别的生命力。
网上的跟风模仿也许没有多少恶意,但调侃才是主流,是一个个不那么“温柔”的女性故意摆出温柔的形象。这让人想起十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讲述了一个“女汉子”为夺回真爱,将自己改造成温柔女性,学习撒娇。有趣的是,这故事是导演根据一本书得来的灵感,那本书教女性如何通过撒娇来“掌握命运”。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信奉这套“撒娇哲学”吗?彼时,撒娇可能会被当作一种实用技巧,而今天,更多人是以调侃和戏仿的姿态重新消费它。
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分析,如果从个人来说,是温柔、撒娇还是强势、独立,其实都是个人选择,这只是个人性格、成长经历等塑造出的表达方式。
需要认识到的是,玩梗虽然已逐渐成为无法阻挡的网络潮流,但人们不妨保持一点理性,不要把这种幽默变成对一个人乃至一类人的标签化。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把玩笑停留在玩笑的边界之内,为彼此的真实留出空间,才是一种更加松弛包容的态度。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极目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