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直言“美国政府已无药可救”,科技巨头与政治体系的冲突升级。从星链争议到AI监管滞后,企业正转向自治——SpaceX推进独立导航,特斯拉构建全产业链。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改写权力规则:“要么系统升级,要么被系统抛弃。”
当地时间9月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语出惊人,直言“已经几个月没去华盛顿了,美国政府已无药可救”。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全球舆论热议,不仅登上多国社交媒体热搜,更成为国际政治与商业领域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巨头之一,马斯克对美国政府如此尖锐的批评,背后折射出科技精英与政治体系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回顾马斯克与美国政府的互动轨迹,可以发现明显的转折。2022年以前,他频繁参与白宫科技顾问会议,旗下SpaceX更是NASA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承包商。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初,当时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星链卫星在乌克兰战场的部分功能,马斯克公开指责“官僚体系无视技术现实”。

此后,他对联邦政策的批评逐渐升级,从移民政策、基础设施法案到人工智能监管,甚至称某些议员“活在蒸汽时代”。此次“无药可救”的论断,标志着双方关系跌至冰点。

马斯克的批评并非孤例。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立法效率持续走低。第118届国会(2023-2025)通过的法案数量创30年新低,而2024财年联邦预算案拖延达167天,打破历史纪录。
更关键的是,科技监管的滞后性日益凸显:ChatGPT等生成式AI爆发两年后,美国仍未出台统一立法;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标准争论持续八年未果。这种低效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战略布局——特斯拉被迫推迟Cybertruck欧洲上市计划,原因是美欧法规互认谈判陷入僵局。
面对政府失能,马斯克等科技领袖正采取实质性行动。SpaceX加速推进“星舰”项目,计划建立独立于GPS的卫星导航系统;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构建从锂矿加工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减少联邦供应链依赖。
xAI(马斯克旗下AI公司)公开拒绝加入白宫主导的AI安全联盟,转而与学术界共建开源伦理框架。这种“企业自治”趋势正在重塑政商关系——据彭博社统计,2024年科技企业在游说上的支出同比下降12%,但自主标准制定的投入增长34%。
马斯克“无药可救”的论断,本质上是对韦伯式“合法性支配”理论的挑战。当科技企业掌握太空探索、能源革命、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定义权时,传统政治权威如何调适角色?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美国,也指向全球治理体系的未来。
历史经验表明,每次工业革命都会伴随权力结构的重组,而这次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变革,其深度和广度可能远超预期。或许正如马斯克在采访结尾所言:“要么系统升级,要么被系统抛弃——没有第三条路。”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改写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