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总有一天,我要让天安门广场的石板记住我的脚步声。"身高1米65的女教练王爽用专业素养征服钢铁方阵,从月光校准到硬币挑战,她以独门绝活锻造出泰山之稳,更用泥坑水仗教会装甲兵:"钢铁战车里的心脏,也需要柔软时刻。...

总有一天,我要让天安门广场的石板记住我的脚步声。"身高1米65的女教练王爽用专业素养征服钢铁方阵,从月光校准到硬币挑战,她以独门绝活锻造出泰山之稳,更用泥坑水仗教会装甲兵:"钢铁战车里的心脏,也需要柔软时刻。

在烈日炙烤的训练场上,王爽的迷彩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结成一层薄薄的盐霜。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她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地扫过面前整齐列队的装甲车乘载员方阵,突然吹响挂在胸前的哨子:"第三排面第七名!下颌再收两毫米!"这个看似严苛到极致的指令,却让在场的男兵们心服口服——三个月前,当这位身高仅1米65的女教练第一次走进训练场时,谁也没想到她能用专业素养征服整个钢铁方阵。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时间拨回2015年9月的那个清晨,刚入伍不久的王爽捧着鲜花站在北京西站月台上。当载着"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方队的列车缓缓进站,她看见车窗后那些被晒得脱皮却依然挺拔如松的面庞,听见战靴踏地时金属扣环碰撞的清脆声响。那一刻,19岁的列兵王爽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她悄悄攥紧拳头,在迷彩裤侧缝蹭掉手心的汗水,却蹭不掉心底燃起的火焰:"总有一天,我要让天安门广场的石板记住我的脚步声。"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2019年盛夏的阅兵训练基地,地表温度时常突破50℃。作为女兵方队教练兼排面长的王爽,总在凌晨四点就出现在训练场。她发明了"月光校准法"——趁着晨曦未至,让队员们在月光下练习定位,用影子来矫正摆头角度。有次夜间加练,队员小刘因体力不支动作变形,王爽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站到对方身边陪练。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两人迷彩靴下的水泥地竟积出一小片汗渍。"教练,您何必..."小刘话音未落,王爽已经用沙哑的嗓音打断:"我们是刀刃,磨刀石就是长安街。"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今年接到装备方队教练任务时,王爽的战术背包里多了三样特殊装备:激光测距仪、分贝测试器和一沓彩色便利贴。男兵们最初不解为何要对着装甲车反复练习"静态军姿",直到王爽在战车引擎盖上摆了一枚硬币——当全员达到标准站姿时,轰隆的柴油发动机竟震不落这枚小小的金属片。"这就是我们要的泰山之稳!"她的话语随着热浪在训练场荡开。渐渐地,"王教头的硬币"成了方队里的最高标准,有人甚至在休息时偷偷加练,就为能亲眼见证硬币纹丝不动的奇迹。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心理疏导是王爽的独门绝活。她发现装甲兵们总下意识揉搓被安全带勒出淤青的肩膀,便在训练间隙教大家用战术手语编创"减压密码":拇指划过眉心代表"我需要五分钟",食指轻点帽檐则是"求个冷笑话"。有次暴雨突至,她突然带头跳进泥坑,带着全排玩起儿时的"打水仗",迷彩膏混着雨水在年轻的面庞上流淌,却冲开了积压多日的紧张情绪。当晚的《训练日志》里,装甲车长李伟写道:"原来钢铁战车里的心脏,也需要这样的柔软时刻。"

阅兵装备方队唯一的“女教头”是她

当补充入受阅队伍的通知送达时,王爽正在给战士们演示新型头盔的快速佩戴。她停顿了三秒,继续把卡扣扣到最合适的松紧度,只是指尖有些微颤。深夜的宿舍里,她对着小镜子反复练习"受阅微表情"——嘴角上扬8度,目光平视时略微收下颌,这是她研究历届阅兵录像总结的"黄金角度"。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她枕边那枚磨得发亮的"优秀教练员"徽章上流淌,与四年前西站月台的晨光悄然重叠。

阅兵前夜的誓师大会上,王爽作为教练员代表发言。她忽然转身指向身后整齐列装的战车:"明天,我们不是99个单独的音符,而要成为钢铁铸就的和声。"话音落下,全场寂静中突然爆发出装甲兵特有的喝彩——用战术手套拍打胸甲的闷响,如远雷般滚过整个营地。此刻的王爽站在迷彩色的方阵前,身影虽不如战车高大,却让所有人看到了什么是中国军人骨子里的挺拔。

#热点观察家#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960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