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发放的养老保险金必将追回,责任追究区分失误与犯罪——山东等多地暴露241万元死亡人员领款问题,国家将以诈骗罪严惩恶意骗保,同时完善系统堵住漏洞。
山东省审计报告显示,2022-2024年多地存在违规发放养老保险问题,如向死亡人员发放待遇241万元。全国多地也发现类似情况,建议加强基金统筹管理,严打骗保行为。

山东省审计报告披露的违规发放养老保险问题,大家关心是否会“倒追责任”,这个担心是很正常的。简单来说,追回资金和追究责任都是大概率事件,但具体如何追、追谁的责任,情况会有所不同。
一、此次事件及类似情况的的核心信息
违规事件:山东省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涉及金额:共计241.48万元。
发生时间:2022年至2024年。
主要原因: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
其他地区情况:北京市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员发放待遇1954.33万元;吉林省向15名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待遇34.4万元。
全国审计情况:25个省2.83万名职工通过虚假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

二、违规发放的养老金会被追回吗?
会的,违规发放的资金通常会被依法追回。社保基金是公共资金,任何不符合条件的发放都应当被纠正。这一点在多地处理类似问题时也是一致的做法,例如河南省通报的几起虚构身份骗取养老保险基金的案件中,所有涉案资金均已全额追回至社保基金专户。
三、是否会“倒追”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倒追责任”,一般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1. 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的区分:此次山东审计报告指出,违规发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如果相关经办人员不存在主观故意,而是因为系统未联网、信息更新延迟、审核流程存在技术性漏洞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失误,通常可能会以追回资金、内部整改、批评教育等方式处理。
但如果审计或后续调查发现,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故意伪造、篡改信息,或者与他人合谋骗取社保基金的行为,那么就不仅限于追回资金了,涉事人员很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 对恶意骗保行为的严厉打击:
对于骗取养老金的行为:国家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惩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将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追究刑事责任:骗取社保金的行为,通常可能按诈骗罪论处。量刑会根据骗取金额的多少来决定:
数额较大(3000元至1万元以上):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可能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50万元以上):可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审计报告的目的不仅仅是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整改和完善制度。报告建议:
1. 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
2. 督促地方摸清重点人群参加养老保险及资金缺口情况,统筹财力逐步解决。
3. 清理规范“小政策”。
4. 严厉打击不法中介欺诈骗保等行为。
这些建议旨在从源头上堵塞漏洞,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综上,对于违规发放的养老保险金,追回是常规操作。对于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则会根据实际情况区分是工作失误还是违法犯罪行为,后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审计报告的公开,本身就体现了政府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的决心。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