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暴雨倾泻,洪水肆虐,27条生命在台风“凤凰”的狂啸中逝去,菲律宾超过359万受灾民众的背后,是一个个亟待解答的防灾之问。台风“凤凰”在菲律宾已造成27人死亡、2人失踪,超过359万人受灾。洪......

暴雨倾泻,洪水肆虐,27条生命在台风“凤凰”的狂啸中逝去,菲律宾超过359万受灾民众的背后,是一个个亟待解答的防灾之问

台风“凤凰”在菲律宾已造成27人死亡、2人失踪,超过359万人受灾。洪水淹没了578个地区,4万余座房屋受损,600多处公共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菲律宾减灾委的报告显示,全国有497个市镇电力中断,1054个市镇被迫停课

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菲律宾中部地区刚遭台风“海鸥”重创,造成232人死亡、523人受伤。频繁的台风灾害,正考验着这个西太平洋岛国的防灾体系。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1 风暴之殇:台风“凤凰”的破坏轨迹

台风“凤凰”于11月9日晚在菲律宾奥罗拉省登陆,随后横扫吕宋岛北部地区。狂风暴雨引发了广泛的洪涝和山体滑坡,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灾情数据持续攀升。从11月11日报告的6人死亡,到次日27人死亡的确认,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恸

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的通报显示,受灾范围已扩大至全国59个省份,逾106万人流离失所

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625处道路和78处桥梁受损,影响了救援物资的运输和灾后恢复工作的进展

同时,180个海港运营受到影响,其中143个至今仍未恢复运营,进一步阻碍了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2 腐败工程:防灾体系的致命漏洞

面对台风频发的自然环境,菲律宾政府并非无所作为。自2022年上台以来,马科斯政府启动了数千个防洪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比索(约合84.6亿美元)

然而,这些项目并未产生应有的防灾效果。

菲律宾政府审计报告显示,约60%的防洪资金涉嫌腐败或违规使用。项目实施中频现超支、材料低劣和虚假记录等问题,许多防洪设施形同虚设

今年8月,马科斯总统在视察布拉干省巴利瓦格市的一项护堤工程时,发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幽灵工程”

这项耗资5573万比索(约98万美元)的工程在官方文件上标注为“百分百完工”,但实地却连“一块空心砖”都看不到

类似的情况在菲律宾并不少见。在布拉干省卡卢皮特镇,一条河堤因施工质量低劣而损坏,而这距离上一次修复不到三年

在肯农路本格特省境内,一项价值2.6亿比索的护坡工程竣工数月便在暴雨中坍塌,重建预计需至少5亿比索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3 资源错配:国防与民生的抉择

菲律宾2025年国家预算总额为6.326万亿比索,但国防预算较2024年大幅上升,达到3151亿比索

这一数字与教育、健康与社会福利领域的预算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令人担忧的是,为最贫困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机构资金被大幅削减,总额约为3610亿比索

这种预算分配方式,引发了菲律宾国内的广泛不满。

在社交媒体和街头抗议中,一些民众指出国防预算已占GDP比重超过1.5%,高于东南亚平均水平,却未能充分覆盖菲律宾国内治安和反恐需求

反对派议员则批评政府资源分配失衡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4 科技防灾:中国实践的启示

与菲律宾的防灾困境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一些地方通过科技手段,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宁波余姚市,气象、水利两部门携手联动,打造了“一沟一策”业务平台。这个概念意味着每条山洪沟都有自己的“专属档案”和“定制方案”

该平台能直观显示每条山洪沟的地形、实时监测数据和水位预报,一旦达到阈值就会发出醒目报警

余姚市气象部门在山区布下了“天罗地网”——监测站点密度达到2.3公里,让降水“无处可逃”

再加上X波段雷达、毫米波云雷达组成的立体探测体系,山区监测精度大幅提升

当地水利部门也同步发力,在危险河段旁安装了声光电一体报警装置

这些设备能在水位超标时触发声光报警,能给老百姓抢出近半小时的黄金逃生时间

2024年台风“康妮”来袭时,这套系统“大显身手”。平台监测到车厩大溪3小时雨量超70毫米,经过会商研判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并立即发送到所有可能受影响群众的手机上

整个过程快而不乱,最终1238人全部平安,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5 人道援助:中菲友好的稳定器

在菲律宾遭受台风灾害的困难时刻,中国有关地方省份、在菲中资企业、华人华侨第一时间向菲灾区人民伸出援手,提供现汇和紧急物资援助

这种援助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是中菲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方面的援助直接面向菲律宾受灾人民,而非菲律宾政府

这种做法既确保了援助能够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民众,也反映了两国关系中的现实挑战。

菲律宾人民在中国汶川地震时曾慷慨相助,中国在菲律宾遭遇台风灾害时多次提供的紧急援助,在疫情期间输送的疫苗和医疗物资,以及针对农业发展捐赠的机械设备,也都是基于菲律宾人民的实际需要,同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06 韧性重建:从防灾到可持续生活

对于频繁受灾的民众而言,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上的修复,更是心理上的恢复过程。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53岁的家庭主妇Hasmah Salehon经历了三次洪水后,正考虑搬离这个高风险区域

她坦言:“这已经是第三次遭遇这种情况了,我觉得自己无法再继续承受了。”

反复的灾难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还有深层的心理创伤。Hasmah表示:“深夜下雨时,我无法入睡,因为恐惧一直萦绕在心头。”

这种创伤后应激反应在重复受灾的人群中尤为常见。

面对这种挑战,培养社区的自我恢复能力至关重要。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帮助受灾民众走出阴影,重建生活的信心。

台风“凤凰”重创菲律宾?防灾体系该如何补牢短板?

在菲律宾街头,人们谈论台风时,总带着一种“这是生活一部分”的淡然。他们一边交流疏通水沟、加固屋顶的小窍门,一边轻描淡写地开着玩笑

风暴过后,掀翻的屋顶要重新钉好,刮断的电线要再次修复,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菲律宾人有浓厚的宗教信仰,灾后第一件事往往是走进教堂祈祷。然而,要真正打破台风年年带来沉重代价的循环,这个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祈祷,更是对防灾体系刮骨疗毒般的改革

#热点观察家#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317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