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棚架,这一香港延续了过百年的建筑工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存亡考验。就在火灾发生当天,香港劳工处紧急宣布,将展开为期两周的全港性特别执法行动,重点检查棚架上的保护幕是否符合阻燃标准。
一边是千年传承的工艺,一边是鲜活的生命。站在十字路口的香港,该如何抉择?

01 竹艺绝唱:为什么现代化香港仍沿用古老工艺?
走在香港街头,从新建摩天大楼到旧楼维护,黄色竹竿与绿色围网组成的外墙脚手架随处可见。这种在内地和其他地区早已被金属脚手架取代的传统工艺,在香港这座国际大都市中依然生机勃勃。
香港使用竹棚架并非偶然。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理事长何炳德指出,竹棚在操作和使用场景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香港约75%的工程仍在使用竹棚,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
“使用竹棚架的费用更低,和使用金属脚手架相比,竹棚架的费用要低一半。”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向《财经》透露。这对于维修成本敏感的老旧楼宇业主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考量。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分析,香港使用竹棚架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香港和澳门都是空间狭窄地势起伏的地方,建筑物鳞次栉比,造成很多不规整的棱角,竹棚架的灵活性和兼容性高于金属脚手架;
其次,香港竹棚架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约三四千人,是个庞大群体;最重要的是,使用竹棚架的费用更低,仅相当于金属脚手架的一半。

02 安全迷思:材料本身并非元凶
大埔火灾发生后,公众自然将矛头指向竹棚架本身。然而专家指出,问题关键不在材料,而在监管。
“我看见仅用了十多二十秒的时间,火苗就从低层窜烧至大楼顶层,速度非常快。”亲赴火灾现场的周思杰指出,竹棚架外面的绿色围网才是火势迅猛的主因。
他进一步解释:“一般按照政府的规定,必须使用不容易着火的围网,符合规定的围网遇火也不会产生明火的。” 这意味着,如果使用符合标准的阻燃材料,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2004年 Tsinghua University 的一项研究也证实,竹棚和金属棚的主要危险源并不在材料本身。该研究发现,两种系统最大的危险是“连墙件”的失效或缺失。
这些水平构件负责将脚手架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其失效往往导致整体倒塌。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香港的安全规范对竹棚架的要求反而比金属棚架更为严格。竹棚架必须具有更密的连墙件间距,且每个连墙件需要承受更大的强度。

03 监管漏洞:安全表格的“预签”丑闻
实际上,香港建造业的安全隐患远不止于材料选择。2025年4月,申诉专员公署公布了一份就政府对建造业职业安全及健康监管的主动调查报告,结果令人震惊。
报告发现,在多宗涉及高风险作业的个案中,“合资格人士”并未妥善检查装置或机械便贸然签署指定表格确认安全,甚至预先一次过签署多张表格。
在一次实地视察中,公署发现“合资格人士”签署“棚纸”(即棚架安全检查表格),确认已检查棚架且结果安全,但检查日期一栏竟然写上视察当日之后两日的日子。
公署甚至发现有个案是棚架还未搭建完毕,“合资格人士”已经事先签署了“棚纸”确认安全。
这种流于形式的监管,使得再严格的安全标准也形同虚设。

04 政策转变:金属脚手架的时代到来
面对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香港政府终于出手。2025年3月17日,香港发展局发出题为“在公共工程采用金属脚手架”的通告,要求从3月21日起,所有公共工程投标必须指定使用金属脚手架。
发展局在解释这一政策转变时,列举了竹材的“固有弱点”,包括机械性能不一致、易老化劣化和高燃烧性。该局还注意到金属脚手架已在中国内地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广泛采用。
不过,政策仍留有余地——如因工地限制,例如环境狭窄未能应用金属脚手架,政府部门仍会容许采用金属脚手架以外的方案。
此举被视为竹棚退出公营建设的开端。

05 劳工困境:四千名竹棚工的何去何从
政策转变背后,是约4000名竹棚工人的就业难题。周思杰坦言:“三四千人背后,就是三四千个家庭,所以就算是政策要推行,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原因,不能够一刀切。”
这些工人中,许多已从事竹棚业数十年,他们的专业技能能否在金属脚手架时代找到新的出路?
香港政府正在推动竹棚工人转型。发展局透露,现职竹棚工不论半熟练或熟练工人,均可报名接受培训并通过测试成为注册金属棚架工。目前香港业界有超过10000名工友注册为棚架工,其中近8000位为金属棚架工。
但转型并非易事。金属棚架较重,较竹重超过三倍,部分年纪较大的工人或因劳损而提早退休。

06 未来之路:传统与安全的平衡
面对这场重大火灾带来的惨痛教训,香港的竹棚业何去何从?
工业伤亡权益会对政府推广金属棚架的政策表示欢迎,认为金属棚架的连墙器较难被拆除,加上金属较竹稳固,亦要求工人预先设计好棚架组件,比竹棚更安全。
该会建议特区政府向工人提供协助,尽快培训更多金属棚人才,并呼吁工人慢慢转型。
但从实际情况看,完全淘汰竹棚架并不现实。何炳德指出,香港旧楼林立,不少楼宇间空间狭窄,维修旧楼外牆使用竹棚有其合理性。
“一是搭棚所需人手较少,二是自身重量较轻,入墙部分不会对住户造成影响,若使用金属棚架,基本入墙部分需要穿透家居,住户不可能接受。”
或许,问题的关键不在材料本身,而在监管和执行。
无论是竹棚还是金属棚,只有严格遵守指引的前提下进行搭建和定期检查,安全性才能得到保证。

申诉专员公署2025年4月的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3年六年间,香港建造业共发生108宗致命工业意外,占所有行业致命意外超过八成。
在这背后,是监管的松懈与形式的检查——棚架还未搭建完毕,“合资格人士”已提前签署安全确认表格。
金属脚手架标准化程度高、阻燃性强,可大幅降低火灾风险。内地自2021年已全面禁用竹木脚手架,推广阻燃金属架。
但对于香港狭窄街巷中的旧楼维修,金属架仍难以完全适应。两名工人就能扛起的竹竿,与需要重型设备运输的金属组件,在香港狭窄的巷道中高下立判。
香港的竹脚手架,正像许多传统工艺一样,站在了传承与淘汰的十字路口。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