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27日下午,这场五级大火已造成至少55人死亡,72名伤者送院,包括8位消防员受伤,1人殉职。灾情发生后,香港......

11月26日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屋邨宏福苑多栋住宅楼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27日下午,这场五级大火已造成至少55人死亡,72名伤者送院,包括8位消防员受伤,1人殉职

灾情发生后,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展开灭火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善后安抚等工作。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一群特殊的力量——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投入救援。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01 火场速递:救援与数据

大埔宏福苑的五级火灾已经持续燃烧超过27小时,整个小区8栋大楼中7栋被烧

截至27日下午,4栋大楼的大火已被扑灭,另外3栋的火势则得到了控制

香港消防处共调派200多架消防车辆及约100架救护车辆,一共出动1200多名消防员及救护人员投入救援

在宏福苑附近的东昌街社区会堂安置点,火灾后短短6小时已收到200张床垫,都是赞助商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的

香港特区政府已在大埔区开设8个临时庇护中心,并调动全区关爱队近200人,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切必要支援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02 企业援助:捐款已超1亿

火灾发生后不到24小时,多家企业迅速宣布捐款支援救援工作。

马云公益基金会宣布紧急捐赠3000万港元,向受灾家庭和个人提供经济援助

阿里巴巴集团紧急启动首批捐款2000万港元,支援香港火灾救援及后续过渡安置、生活物资补给、情绪疏导等

蚂蚁集团和在港企业AlipayHK首批捐赠1000万港元,用于受灾居民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生活物资补给等工作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香港)启动首批捐款1000万港元,用于受灾居民的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生活物资补给及情绪疏导等急需工作

雷军发文表示,香港小米基金会捐赠1000万港元,紧急驰援香港大埔火灾救援。祈愿逝者安息、伤者康复,受灾同胞早日渡过难关。

字节跳动(香港)启动捐赠1000万港元,捐款将用于受灾人群的紧急救援与过渡安置,并助力灾后社区的恢复工作

安踏集团宣布捐赠总额3000万港元(含1000万港元现金及2000万港元防寒装备),用于受灾同胞的紧急安置及过渡期基本生活保障所需

361°集团宣布捐赠1500万港元现金及装备,全力支持当地救援与安置工作

其他企业如携程、比亚迪、网易等也纷纷宣布捐款1000万港元驰援香港火灾救援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03 科技赋能:创新救援模式

在这场救援行动中,科技企业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带来了创新救援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已启动应急救灾响应机制,菜鸟等业务正调动最近距离食物、被褥等应急物资,送往受灾地,帮助有需要居民渡过难关

高德地图已第一时间标记管控区域,实时更新绕行路线,同步更新提醒公交调整信息百余条

蚂蚁集团和在港企业AlipayHK则在AlipayHK首页开设专项捐助通道,方便香港市民第一时间参与慈善机构的救援项目

这种“资金+技术+资源”的立体救援模式,大大提高了救灾效率。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04 全民行动:香港本地的温暖

在企业大力支援的同时,香港本地也涌现出许多感人场景。

港大医学院的三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疗志愿者深夜赶到临时庇护中心,为消防员和居民提供医疗支援

“辛苦的是消防员,我们就做一点自己能做的。”叶医生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普通香港市民的心声

大埔区4家快餐连锁店免费为受灾市民提供1000份早餐

在东昌街体育馆临时庇护中心,志愿者们接力搬运物资,各类物资陆续到达

入口处设置了简易医疗中心等,为受灾市民提供援助

“热食下肚,心里踏实多了。”78岁的梁女士说,从政府快速安置到社会各界伸手相助,她感受到了暖心的守望之情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05 企业公益的嬗变:从资金到生态系统

这场救援行动中,企业公益的理念和实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企业捐赠不再只是简单的资金转移,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救援生态系统

从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调配物资,到高德地图的实时路况更新;

从蚂蚁集团的专项捐助通道,到各大企业的紧急资金支持,企业正在利用自身核心能力和资源,为灾难救援提供多维度支持。

这种立体化、多元化的救援模式,不仅提高了救灾效率,也为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提供了新思路。

香港火灾救援背后的企业力量:捐款超1亿港元?科技与爱心如何重塑公益?

在东昌街体育馆临时庇护中心,食用水、棉被等物资堆满大堂,志愿者们接力搬运,各类物资陆续到达

几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疗志愿者在深夜赶到这里,他们是来自港大医学院的医生。“辛苦的是消防员,我们就做一点自己能做的。”叶医生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救援行动的本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314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