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中方严正敦促日本加快处理遗弃化武 捍卫历史正义与人民安全

中国外交部近日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严正声明,要求日方切实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义务,加快处理在华遗留的化学武器。这些战争遗毒至今仍威胁着中国民众的生命安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仅2023年在黑......

中方严正敦促日本加快处理遗弃化武 捍卫历史正义与人民安全

中国外交部近日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严正声明,要求日方切实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义务,加快处理在华遗留的化学武器。这些战争遗毒至今仍威胁着中国民众的生命安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仅2023年在黑龙江省就发现3处新确认的日军遗弃化武埋藏点。外交部发言人强调,这是关乎历史正义和人民安全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方敦促日方以负责任态度尽快彻底销毁所有遗留化学武器。

触目惊心的现状:30万枚毒气弹仍在危害中国

根据中国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日军在战败时故意掩埋或丢弃的化学武器数量超过30万枚,分布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18个省份。最令人忧心的是,这些化武90%以上位于居民区、农田或水源地附近。2022年内蒙古某建筑工地发现的重达1吨的芥子气罐,距离最近的幼儿园仅800米;今年初江西村民误触"黄剂"炮弹导致严重皮肤溃烂的案例,再次敲响安全警钟。

专业处置团队透露,这些化武经过70多年腐蚀,危险性更高。一枚75mm口径的"路易氏剂"炮弹泄漏后,有毒物质可在24小时内污染3000立方米土壤。更棘手的是,日军当年为掩盖罪行,多数化武没有标识且混装在普通弹药中,使得探测和处置难度倍增。据统计,1999年至今,全国共发生23起民众意外接触遗弃化武的中毒事件,造成5人死亡、37人永久伤残。

日方进度严重滞后 销毁工作恐需再延30年

按照中日两国1999年签署的备忘录,日本政府承诺在2007年前完成所有遗弃化武的销毁工作。但现实情况令人震惊——截至目前,日方仅处理了6万枚,不足总量的20%。在吉林哈尔巴岭这个亚洲最大遗弃化武埋藏点,10万枚毒气弹中仍有8.5万枚等待处理。若按当前每年4000枚的处理速度,全部销毁至少还需要30年。

这种拖延直接导致处置成本飙升。原本预算300亿日元的项目,目前已花费超过1000亿日元。更严重的是技术风险,南京理工大学化学武器研究中心的模拟显示,部分糜烂性毒剂弹的金属壳体腐蚀度已达临界点,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泄漏。日方专家在内部报告中承认,现有移动式销毁设备效率低下,且无法处理已严重破损的化武,但日本政府迟迟不肯投入资金升级设施。

法律与道义的双重责任不容回避

从国际法角度看,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遗弃国有义务销毁其遗留在他国领土上的化学武器。东京审判庭审记录也显示,日军731部队等机构曾系统性地在中国各地使用和掩藏化学武器。历史档案证实,仅1945年8月日军溃败时,在沈阳附近就故意丢弃了超过4万枚各类毒气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指出,日本在化武处理问题上的拖延,与其在历史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一脉相承。正当德国支付了全部二战赔款并完成污染场地清理时,日本却连最基本的战争遗留物处理都消极怠工。这种双重标准严重损害了中日政治互信,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顽固障碍。

多管齐下推动问题解决

面对日方的消极应对,中国正在采取更积极的行动。生态环境部新设立的"遗弃化武应急响应中心"已在全国布设37个监测站点,运用卫星遥感和AI识别技术提升排查效率。立法机关也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法》修订,拟增设"历史遗留污染物"专章,强化对相关责任方的法律约束。

在国际层面,中国连续7年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年度会议上提出相关议案,推动形成第84届执理会主席声明,首次明确设定日本化武处理进度时间表。民间层面,中日友好协会组织受害者家属赴日展览,用铁证向日本民众展示历史真相。这些多维度的努力,正在为问题的最终解决积累有利条件。

化学武器的幽灵不该继续游荡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彻底清除这些战争毒瘤,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中方敦促日方拿出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责任担当,尽快还中国人民一片安全的土地。这不仅关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更是对人类良知的基本考验。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3311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