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凌晨零时27分许,宝成铁路四川德阳段21016次列车与两名铁路维护劳务派遣工人碰撞,致2人死亡
事故发生于德阳段的天窗修作业时段。据初步调查,当时2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钢轨更换作业,列车接近时虽鸣笛示警,但因弯道视野受阻及机械噪音干扰,部分人员未能及时撤离。更令人痛心的是,现场设置的防护员未能有效履职,列控系统也未收到作业区段限速指令,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成都铁路局已启动紧急预案,分管副局长带队进驻事故现场。
这起事故折射出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天窗修"制度执行走样,部分单位为赶工期压缩防护时间;其次是劳务外包人员安全培训不足,涉事施工队中3人未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再者是科技防护手段滞后,该区段尚未配备智能闯入报警装置。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宝成铁路近五年发生的第三起线下作业死亡事故,相似教训反复上演。
宝成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日均通行列车超百列,其山区段线路条件复杂,养护本身具有高风险属性。专家建议,除强化人员责任追究外,更需系统性升级防护体系:推广带定位功能的智能安全帽,建立电子围栏与列车控制系统联动机制,将外包队伍纳入统一安全管理平台。
两条逝去的生命,为全国铁路安全生产再添血色注脚。当中国高铁以"世界最安全"享誉全球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铁路线上的隐患死角。事故调查不能止于问责,更应转化为防护技术的革新动力——每根钢轨的更换,都应以生命的尊严为前提。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