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估值超百亿的毫末智行原地解散 停工内幕曝光。估值超过百亿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毫末智行,最终没能熬过2025年的冬天。11月22日,公司发出内部邮件,基于“公司当前的经营现状”做出了停工放假决定,复工时间将另行通知。目前公司账户已被冻结,暂无明确的赔偿方案,员工们担心社保缴纳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毫末智行的问题早有迹象。此前,公司的小车业务已实质性停工,高管流失从今年6月一直持续至今。尽管长达数月的动荡期内公司未发布正式公告,但工资延迟发放和业务停摆已经让员工感受到寒意。多名离职员工证实,早在今年6月,毫末智行深圳研发公司实际上已进入停工状态。截至目前,毫末智行北京总部在职员工仅剩128人,加上保定分部,总人数为281人。而在两年前,员工总数超过1500人。
毫末智行停摆的直接原因在于技术路线掉队导致的大股东战略放弃。技术层面,毫末智行长期押注“高精地图+规则算法”。2023年起,自动驾驶行业转向“重感知、轻地图”及“端到端大模型”,毫末智行因依赖高精地图,在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场景泛化上受阻,迟迟无法突破复杂路况。在2024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魏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谭健曾表示,在更高阶的城市NOA覆盖上,毫末智行可能当初走的相对保守了一点。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智驾方案加速内卷,长城汽车选择“及时止损”,开始将资源与业务更多地向外部供应商倾斜。2024年,长城汽车宣布向元戎启行独家投资1亿美元,并与大疆车载展开深度合作。此后,魏牌全新蓝山、高山等高端车型均采用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智驾方案。尽管毫末智行曾宣布与三家主机厂签订定点合作协议,但其官网显示,所搭载的车型均出自长城汽车,合作主机厂也仅有长城汽车一家。失去了长城的输血和量产订单,毫末智行造血能力归零。
知情人士透露,在公司遭遇经营危机后,内部一直在猜测大股东长城汽车可能会接管毫末智行,但目前长城方面还没有最终明确意向。早期毫末智行曾获得长城汽车、美团、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累计融资规模约20亿元,2021年A轮融资后,估值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天眼查显示,毫末智行的第一大股东为“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52%),第二大股东为“河北雄安长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6.21%)。两者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3.73%,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均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持股约37%)。去年10月,毫末智行曝出暂缓IPO的消息,当时公司回应称消息不实。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网易财经,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