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日本的军事动作变得明显起来,不是说他们突然想要打仗,而是从法律到装备再到外交,一步步把“不能打仗”的规矩改变了,2015年那个新安保法听起来像政策调整,其实是一个大转弯,它不是孤立事件,是前面90年代派兵海外和2001年反恐授权这些事情的延续,现在内阁自己就能决定什么时候动武,国会基本不插手,权力全都集中在行政部门那边。

冲绳那边的岛屿上边,现在堆放着很多导弹,宫古岛和石垣岛都部署了反舰导弹,主要对着东海和台湾海峡北边那片区域,这些武器不是摆在那里做样子的,F-35B战机也准备登上军舰,出云级护卫舰被改成了准航母,明显不只是为了防卫用途,到2025年还要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以后陆军海军空军不再各管各的,指挥权全部集中到防卫省,地方部队说话的分量就没那么大了。

日本企业在军工领域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简单帮忙的层面,像川崎和三菱这样的公司为美国制造F-35战斗机,其中超过三成的零部件由它们提供,生产完成后再卖给美军,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2023年日本防卫产业规模突破8万亿日元,其中六成以上依靠出口或合作项目实现,就连无人机企业也在开发用于岛屿攻防的自杀式无人机群,这种装备明显不是仅用于日常巡逻用途。

日本拉拢更多盟友,与菲律宾签署协议,可以在那边部署导弹,和英国一起开发高超音速武器,2023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首次把“台湾有事”说成关乎日本存亡的威胁,意思是台海局势一旦紧张,日本也会介入,但有意思的是,去年美日联合演习中,日本却不愿模拟协防台湾,担心自己被卷进去,显得心里很没底。

中国方面直接作出反应,外交部两次点名指出日本推动军事正常化违反和平公约,韩国在2025年初的报告中提出警告,如果日本实际推进核共享,韩国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是否自行发展核武器,东盟国家虽然公开表态不多,但马来西亚悄然调整防务白皮书内容,删去关于日本作为和平伙伴的表述,转而强调中立原则,显示出态度转变。

历史教育的内容在慢慢调整,2023年新通过的教科书把“侵略”“强征慰安妇”这类表述换成“动员”“参与”,NHK拍摄的纪录片提到日本实现和平是因为美国实行占领并输入价值观,没有提及日本国内的反战运动,东京大学的调查显示年轻人中有接近一半认为自卫队应当具备进攻能力,这个比例比十年前增加两成多,这些变化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认知重塑过程。

我总感觉日本这步棋走得有点冒险,表面上配合美国行动,实际上在给自己找后路,它既想依靠美军提供支持,又担心被卷入中美之间的冲突,法律已经修改了,装备也更新了,还拉拢了一些盟友,但普通民众的心理准备还没跟上,等到真正发生事情的时候,不知道哪一方会先撑不住。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