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固态电池突破 现在买车划算吗 液态电池车仍具优势!最近汽车圈被“固态电池”的消息刷了屏:欣旺达说2027年全固态电池成本能压到2元/度,丰田宣称届时充电能实现“1秒充2公里”,宁德、比亚迪等巨头也纷纷把2027年定为装车节点。这下不少准备买电车的朋友犯了难:万一现在下单,3年后固态电池车大规模上市,自己的车岂不是成了“过时产物”?更有人直接喊出“现在买电车就是大冤种”的说法。作为摸爬电车圈多年的老炮,今天必须好好说道说道这事。
先搞懂:2027年的“固态电池车”到底是什么样?
厂商口中的“2027年上车”和普通消费者理解的“随便买”根本不是一回事。从行业进度来看,2027年更像是固态电池的“试水年”,而非“普及年”。
从技术层面说,2027年能装上的大概率是“半固态电池”或者“准固态电池”,真正的全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里打磨。比如广汽埃安计划2025年底交付的准固态电池车,电解液含量还剩10%,本质上是液态电池的升级款。就算是全固态电池,2027年也只能实现“小批量装车”,比如奇瑞的“犀牛S”电池要到2027年才完成装车验证,上汽的全固态电池也只是启动产业化落地。
更关键的是价格门槛。曾毓群早就指出:全固态电池想做到1000公里续航,电池成本就得40万,整车售价至少奔60万去。即便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价格仍会是液态电池的5倍以上——当前全固态电池单价2-3元/Wh,而液态电池才0.4-0.5元/Wh,80kWh的电池包成本差了足足13万多。换句话说,2027年的固态电池车只会是高端车型的“炫技配置”,普通家庭想买还得再等好几年。
别焦虑:现在的液态电池车真没那么不堪
很多人觉得现在买电车亏,核心是觉得液态电池技术“即将被淘汰”。但实际情况是,液态电池的进化速度远超想象,而且成熟度根本不是初期固态电池能比的。
先看性能:2025年的液态电池比2020年能量密度提高了50%,充电速度快了一倍,主流车型续航都能轻松破600公里,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能到1000公里。比如搭载准固态电池的昊铂HT,续航能到1050公里,10分钟就能补能400公里,这性能已经能满足99%的日常需求了。反观全固态电池,目前还存在不少短板:循环寿命只有500-800次,开5-8年就会衰减到80%以下,而液态电池能轻松用到10年以上;低温环境下离子迁移变慢,续航和充电速度还会打折扣。
再看使用成本和便利性:液态电池产线良率能到95%以上,维修保养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换个电池模组成本也就几千块。但固态电池生产要求苛刻到变态,车间洁净度要比医院手术室还高10倍,湿度必须低于1%,现在良率普遍只有30%-60%,后期维修成本根本没法控制。更别说充电配套了,固态电池的10分钟快充需要1000V以上超充桩,目前全国能达到这标准的充电桩还不足5%,买了车也只能当普通电车用。
算笔账:用车周期里,你根本等得起
咱们普通人买车,本质是买“当下的出行解决方案”,不是买“未来的技术标本”。按家庭用车5-8年的周期算,现在买电车和2027年买固态电池车,其实是两波完全不重叠的消费。
假设你现在买一辆20万级的液态电池车,续航600公里,每年开1.5万公里,3年后也就开了4.5万公里,电池衰减通常不会超过10%,日常使用完全不受影响。这时候就算固态电池车上市了,你的车还能正常开3-5年,等到需要换车时,固态电池技术早就成熟了,价格也降下来了,正好能赶上“技术红利期”。
退一步说,就算你非要等固态电池,也得想清楚“等待的成本”。这3年里,你要么得忍受挤公交地铁的麻烦,要么得花更多钱买油车承担燃油成本——按每年1.5万公里算,油车比电车每年至少多花8000块油费,3年就是2.4万,足够覆盖未来换车时的“技术差价”了。
技术永远在迭代,从来没有“抄底买车”的完美时机。就像十几年前没人会因为等离子电视的画质优势,就一直等它降价而不买液晶电视——后者靠着成熟度和性价比,反而成了市场主流。现在的液态电池车也是一个道理,它或许不是“终极技术”,但绝对是当下“最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果现在确实有用车需求,预算和车型也都合适,那就放心买,2027年的固态电池车影响不到你;如果只是好奇想尝鲜,又能接受几十万的溢价当“第一批小白鼠”,那等几年也无妨。但要是抱着“现在买就是大冤种”的心态持币观望,最后可能既耽误了出行,又没赶上真正的技术普及。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老炼说车,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