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144位新院士揭晓?“80后”刘若川成最年轻院士!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144位优秀专家当选这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年轻者仅44岁,60岁以下的占......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144位优秀专家当选这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年轻者仅44岁,60岁以下的占67.1%。而这位“最年轻”的纪录创造者,正是来自北京大学的“80后”教授刘若川。

144位新院士揭晓?“80后”刘若川成最年轻院士!

01 年龄结构优化

本次增选结果显示,院士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国科学院新增的73位院士中,60岁以下的占到67.1%,平均年龄为57.2岁。

中国工程院新增71位院士,年龄结构也更加合理。

刘若川的当选尤其引人注目。这位44岁的数学家不仅是本次增选中最年轻的两院院士,也是近年来罕见的“80后”院士。

他的出现打破了学术界长期存在的“论资排辈”印象。

144位新院士揭晓?“80后”刘若川成最年轻院士!

02 “最年轻”院士刘若川

刘若川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他1999年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北大。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其中,他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年,刘若川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2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24年获由国际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拉马努金奖

03 多元化的院士队伍

本次增选不仅关注年龄结构,还体现了学科、地域和性别的多元化。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4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1人,技术科学部15人。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覆盖了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等9个学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女性科学家表现突出——中国科学院有5位女性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则有8位。

此外,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有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体现了国家对区域人才均衡发展的重视。

144位新院士揭晓?“80后”刘若川成最年轻院士!

04 增选导向与纪律

本次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增选工作坚持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着重从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

两院在增选过程中强化纪律要求和全过程监督,对候选人学术学风、道德品行、遵规守纪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据悉,此次增选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倾斜,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帽子”评判人才。

05 院士制度演进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近年来,院士制度一直在不断改革完善中。2013年,两院就曾关门讨论修改院士制度,当时的多项改革原则与如今的变化一脉相承。

2023年院士增选启动时,知名科学家饶毅曾公开发文指出院士增选中的问题,引发学界广泛讨论,中科院学部道德委办公室随后回应呼吁提供证据线索。

从本次增选结果看,院士制度的改革正在朝着更加公正、透明、多元的方向发展。

144位新院士揭晓?“80后”刘若川成最年轻院士!

随着刘若川等年轻科学家的当选,中国院士队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年轻化变革。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908人,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1002人。

院士制度的持续改革,不仅为学术界注入新鲜血液,更向年轻科研人员传递出明确信号:实力与创新精神远比年龄和资历更重要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2972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