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某海域近日展开了一场代号为"钢矛-2023"的大规模无人作战装备抢滩登陆演习。军方首次对外披露了由百余台无人装备组成的智能作战集群实施两栖突击的全过程,展现了我国智能化作战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演习中,无人艇与无人机组成的先导编队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传统部队需要1小时才能完成的滩头清障任务。
现场画面显示,20艘"海翼"系列无人攻击艇组成楔形编队率先出击,通过毫米波雷达精准识别水下障碍物,引导后方爆破艇实施定点清除。与此同时,50架"蜂群"无人机如乌云般掠过海面,对岸防工事展开电磁压制和精确打击。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台两栖无人装甲车在火力掩护下成功登陆,为后续有人部队建立了稳固的立足点。
军事专家指出,此次演练验证了三项关键技术突破:一是实现了无人装备集群的智能协同决策,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二是攻克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跨域通信难题,丢包率控制在0.1%以下;三是创新了有人-无人协同战术,使传统登陆部队伤亡风险降低70%。某型无人艇更创造了连续工作72小时的续航纪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演习中亮相的"海龙"系列水下无人潜航器首次公开性能参数。这款形似鱼雷的装备可携带200公斤战斗部,潜深达300米,能自主识别并摧毁水下防御设施。其与无人艇、无人机的立体配合,标志着我军已初步构建起覆盖海陆空的三维无人作战体系。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演练展示的不仅是新型装备,更是一种颠覆性的作战理念。在减少人员伤亡的前提下,无人集群能够实现更高强度的连续突击,这将彻底改变传统两栖作战模式。随着更多智能化装备列装,我军抢滩登陆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