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对市场负责的态度,我们决定暂缓《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及《工作细胞》等影片的上映计划。”多家电影进口方与发行方近日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
这一决定被官方称为 “审慎” 之举,背后则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关于台湾的错误言论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01 市场突变:从热切期待到集体暂缓
就在本月,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个罕见的“日本动画电影季”。《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刚刚以破竹之势登陆全国影院,首周末票房便逼近4亿大关。
与此同时,《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和《工作细胞》等作品也整装待发,准备接棒市场。
然而政治言论的介入让这一切戛然而止。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湾问题的错误言论,立刻在中国观众中引发强烈不满。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首当其冲。
02 票房雪崩:鬼灭之刃的急速坠落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的命运,成为这次风波中最明显的风向标。
这部备受期待的动画大片原本拥有今冬最强的排片率与宣传阵势。从地铁广告到短视频平台,从北京THEBOX朝外主题“痛地”到西单大悦城的限时快闪,线上线下全面覆盖。
然而,上映仅三天,该片单日票房就从近9000万暴跌至2539万,跌幅超过70%,创下了中国电影市场罕见的“高开低走”纪录。
有影院经理私下透露:“从来没见过这种跌幅,仿佛被施了咒术!” 一些影院出现了“一场仅三五观众”的尴尬场面。

03 观众选择:爱国心VS娱乐需求
面对票房的剧烈变化,中国观众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态度。
社交媒体上,“国家面前无动漫” 的评论刷屏。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看他干啥?国产动漫不香吗”、“本来都买好票了,看到新闻直接不去看了,哎,可惜还是贡献了票房”。
更有粉丝坦言:“虽然说我很爱这个动漫,本来也很想去看的,但是国家面前我还是不看了吧”。
这些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直接影响着电影市场的走向。
中国电影报的报道也证实,相关调整正是对日本进口片“综合市场表现与我国观众情绪评估作出的审慎决策”。
04 行业响应:尊重市场与观众意愿
面对变化,中国电影行业迅速做出反应。
影片引进方和发行方均表示,日方的挑衅性言论势必会影响中国观众对日本影片的观感。相关方面决定“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意愿”,暂缓原定于近期上映的日本影片。
这一决定并非行政命令,而是基于市场规律的自主调整。
国家电影局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中,对于境外电影的引进一直有着明确规范,而此次调整则更多源于市场自身的反应。

05 国产影片:稳步增长的市场主力
在中国观众对日本电影热情降温的同时,国产电影正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11月16日,今年中国内地票房已达455.43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其中国产影片贡献了402.98亿元,占比达到88.48%。
这也是中国影史上国产影片票房第三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的年份,显示出国产电影已成为市场绝对主力。
06 文化共鸣:从日本“丧文化”到中国自信
日本动漫在中国曾拥有巨大的影响力,《鬼灭之刃》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 “丧文化”底色与部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了共鸣。
《鬼灭之刃》的作者鳄鱼是89年出生的,这一代日本创作者成长于低欲望社会,他们的作品底色从“我要成为火影”的宏大理想,转变为“先不要被世界干翻”的避世心态。
然而,当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年轻观众开始更加珍视本土文化与国家尊严。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动漫中传递的“丧文化”已然无法与中国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完全同频。

影院里,曾经座无虚席的《鬼灭之刃》场次如今门可罗雀;社交平台上,那句“在国家大义面前,一部动漫算什么”的评论获得了数万点赞。
这不仅仅是几部电影的暂缓上映,更是一个民族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当文化与尊严放在天平两端,观众自会用脚投票。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