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不是封岛,而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解读清晰指明了方向。在12月18日之后,海南岛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制度。

01 封关倒计时:全景演练开启
11月18日,海南自贸港10个“二线口岸”同步开展合成演练。多部门共同参与,模拟封关后“二线口岸”的实际运行情况。
在现场,模拟载有海关监管货物的车辆等待通过海关监管通道。海关关员李哲漪介绍:“在合成演练中,车辆审图图像存在异常,转人工开箱查验发现,实际装载货物多于申报数量”。
海关对该车辆和所载货物进行了暂扣处理。这次全方位演练检验着封关准备工作的顺畅性与可控性。
海南省商务厅口岸管理处罗贵生表示:“未来一个月的持续测试将为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打好重要基础。”

02 “封关”之变:政策红利释放
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的货物税收政策将有根本性变革。“零关税”商品覆盖面将从目前的21%大幅提高至74%,享惠主体范围也将明显扩大。
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廖岷指出,与封关前相比,“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提高约5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进口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提升海南制造业的竞争力。
“封关后,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某个在北京登记注册、在海南从事科研活动的事业单位,也可以申请认定享惠资格,享受“零关税”政策。
加工增值政策的优化更是重大利好。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杜朝新介绍,封关后将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囗料件范围。
这将更好助力岛内相关企业开展加工制造,有利于培育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03 市井海南:一个购物者的早晨
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销售员小李这些天格外忙碌。“离岛免税政策刚刚升级,新增了电子消费品等品类,吸引了许多顾客”。
自11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正式实施,新增2个商品大类和3个商品细类,离境旅客也被纳入享惠主体范围。
政策实施半个月,新增的电子消费产品备受欢迎。11月1日至17日,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3.25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28.52%。
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的张教授同样期待封关。“我们研究所需要的高端科研设备,目前进口税费不菲。封关后,这些设备八成以上可能享受‘零关税’,科研经费能节省近三分之一。”

04 “封”与“开”的辩证法
当“封关”一词引发外界疑惑时,官方明确表示:封关不是封岛,而是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蔡平阐释了“三变”与“三不变”原则。
三个“变化”包括:企业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人们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多元;政府管理服务将更加精准高效。
三个“不变” 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变;与内地的便捷往来不会变;坚守安全的底线不会变。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认为,海南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稳定透明系统的特殊政策环境”。
这些政策都写进了法律,而且有中央一系列文件加以保障。

05 软硬件就绪:智慧监管保障封关运行
目前,海南自贸港8个对外开放口岸、64个非设关地综合执法点等硬件设施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
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信息化项目已完成联调联试和上线运行。
海口海关关长高瑞峰在11月18日的通报会上表示:“封关运作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已准备就绪。”
10个“二线口岸”通过国家验收,监管设施设备具备启用条件。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解释说,封关后海关将对海南自贸港实行“一线放什么,二线管什么”的精准监管。
在“一线”进口方面,将进一步提髙通关便利化水平;在“二线”出岛方面,突出智慧高效监管。

06 封关之后:海南的未来图景
封关运作不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王新奎提醒:“封关运作不是终点,它是创新思维和进一步改革的新起点”。
海南省省长刘小明表示,海南将“积极谋划培育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在中央的战略布局中,海南自贸港承担着改革开放的特殊使命。它与过去的经济特区、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都不一样。
王新奎强调,海南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深海海洋”,现在提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站在海口新海港的“二线口岸”,看着演练中货车有序通过监管通道,你会意识到,海南的“封关”不是终点,而是一场全新探索的起点。
12月18日之后,这里将成为中国与世界联通的又一扇大门。
王新奎说得好:“封关运作接下来任务更艰巨,千万不能认为封关以后,所有的政策优势都有了。”滚动优化,持续创新——这正是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