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国游客心头好——日本旅游,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退订寒潮。各大旅行社数据显示,原定暑期赴日旅游团退订率高达42%,相较2019年同期锐减65%的预订量,"退退退"成为社交媒体上讨论日本旅游的高频词。这场退订风暴背后,是汇率陷阱、服务降级、歧视性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昔日的"精致旅游"代表正面临口碑崩塌危机。

汇率陷阱暗藏消费"刺客"
表面看来,日元贬值至34年低点似乎利好购物游,但实地体验让游客大呼上当。东京浅草寺附近一碗普通拉面标价1200日元(约合人民币56元),比三年前贵出40%;大阪心斋桥药妆店虽挂满"免税"招牌,实际价格折算后反超国内电商平台。更糟糕的是,日本多地出现"阴阳菜单"现象——面向外国游客的电子菜单价格普遍比本地人使用的纸质菜单高出20%-30%。这种针对性涨价让精打细算的中国游客直呼"被当韭菜"。

服务缩水与歧视性待遇叠加
曾经引以为傲的"日式服务"正在瓦解。京都多家温泉旅馆悄然取消免费接送服务,却对欧美游客保留此待遇;东京迪士尼被曝出"区别放号"——中国游客APP抽选FP通行证成功率不足30%。札幌某免税店店员坦言:"中国团客被要求集中结算,人均限时20分钟,而韩国团可自由选购1小时。"这些变化与日本政府"观光立国"政策背道而驰,反倒坐实了"赚快钱"的短视心态。

政治寒流波及民间交流
日本追随美国实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直接影响商务旅行需求;冲绳驻日美军基地扩建引发的抗议活动,导致那霸机场数次关闭;更有中国游客因手机存有福岛核电站抗议照片在成田机场遭无理盘查。地接社负责人透露:"往年此时能接30个企业奖励团,今年只收到2个询价,且都要求避开靖国神社等敏感区域。"政治环境的恶化,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蚕食旅游合作基础。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